翻新时间:2015-07-27
守望凡间精灵
爱因斯坦曾说,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小时候,看到父辈们香烟盒上漂亮的金丝猴,我就被深深吸引,从小就有想亲近这种灵气动物的愿望”。大学毕业后,王晓卫主动选择到西北大学川金丝猴研究团队进行深造,师从著名灵长类专家李保国教授,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来保护这一全球珍稀物种。
源于热爱,他的研究涵括金丝猴的诸多方面。多年深耕秦岭的他,不仅享受着与金丝猴相处的美好时光,而且在研究上取得多项突破性的发现。如今的他不仅是秦岭金丝猴生态学研究团队负责人,还担任研究所濒危动物保护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是为了最好地保护
在秦岭,生活着几千只国家Ⅰ类保护动物金丝猴,王晓卫团队的研究不仅是为了探秘神秘的金丝猴社会,也为这个物种栖息的自然环境保驾护航。其科研就是围绕“秦岭金丝猴行为生态及保护生物学”展开。
近年来,围绕这一主题,他带领团队针对金丝猴社会结构、冲突管理、行为发育、营养生态、濒危机制、生境修复等展开具体研究。其成果已在SCI期刊发表,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如在金丝猴上首次发现了重层社会的灵长类物种成年个体间关系的第三种模式―“松散型”模式,不同于以往的“星型”或“网型”模式;另外,发现气候、人口迁移、森林采伐、狩猎及土建等分别在不同时期是影响金丝猴栖息地片段化及种群减少的主要原因,如上世纪60到70年代的狩猎及毁林开荒分别是该时期主要因素。
与金丝猴打了十多年“交道”的王晓卫每天在崇山峻岭间奔波,他对金丝猴从亲近、喜爱到如今充满深深的担忧。近年来,由于人口增加、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增多,引起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问题,这都会导致包括金丝猴在内的大量物种处于濒危状态。秦岭是“世界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王晓卫及其合作伙伴在陕西省科学院重大项目支持下,在该区域选择了一些具有高价值关键濒危物种进行濒危机制的研究,以期从个别视角对物种濒危的复杂过程窥豹一斑,为推动大秦岭濒危物种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育提供技术支撑。
去年,王晓卫拿到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川金丝猴集体移动决策机制的研究”,期望从OMU层面和社群层面了解川金丝猴集体移动决策的各环节,阐明OMU层面和社群层面集体移动决策机制,建立重层社会体系下不同层面的移动决策模式,验证多数投票理论和领导力机制,为破解我们人类决策起源与演化提供参考。
为了人类更好的明天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希望走进大自然与动物们亲密接触。对此,王晓卫认为,川金丝猴在秦岭有40群左右,通过补食手段让其中2~3群给游人近距离观察也未尝不可,因为只有让大众在现场认识、了解了这些动物并与我们人类的紧密关系后,我们的保护才具有广泛性。
同时,他建议,旅游区一定要有科研团队的参与,发挥科研对旅游活动的支撑与引导作用。一方面可以把研究成果以动物文化的形式向社会宣讲,提高旅游乐趣与品味;另一方面解决旅游区如生境衰退、人兽共患病等问题,及时提出保护防治措施。“在有条件的科研机构,还要重视动物旅游生态这种小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
如今,他还兼任国家林业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专家、中国兽类学会理事等学术职务。研究也拓展到猕猴、湿地鹤类等濒危动物。展望未来,王晓卫团队除了继续深入金丝猴的基础研究外,也把金丝猴生态旅游作为长期研究的一个方向。“只有接地气,真正解决了实践中的问题,我们的科研工作才有落脚点,才能更实在为我们人类服务,”王晓卫如是说。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
- 我的妈妈
- 我家的爷爷
- 我的妈妈
- 我最敬佩的人——张怡宁
- 疏通
- 老师,我要对您说
- 我
- 长大了的我
- 难忘老师的笑容
- 爱臭美的小表妹
- 我最熟悉的人
- 猜猜我是谁
- 我的自画像
- 我的好朋友
- 对构建环境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思考
- 体育教学评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
- 城市农民工群体社会保障制度完善
- 从民事诉讼角度浅析家庭暴力的公力救济
- “倒金字塔”困境下独生子女养老问题研究
- 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问题探析
- 现代环境伦理的密尔困境及解决路径
- 草根公益组织参与地方治理路径探索
- 推进信息公开创新高校管理
- 民间传统继承习惯与现代继承法的良性结合
- 浅议司法机关考核机制的重构
-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青年教育及其经验启示
- 传统民居资源保护现状调研
- 新农村内生式发展中农民主体因素分析
- 迈向多元自主的乡村治理
- 《自己去吧》教案设计
- 错误也美丽——《乌鸦喝水》教后有感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一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二
- 《乌鸦喝水》片断赏析之一
- 《春风吹》综合资料
- 自编《乌鸦喝水》的教学
- 《乌鸦喝水》教学评析之一
- 夏县:司马光故里位
-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画》教学设计之四
- 乌鸦喝水有新招
- 改写《乌鸦喝水》
-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司马光砸缸》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