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31
专门用途英语学习视角下学生职业需求能力培养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只开设两年或者一年的大学公共英语课,教学内容往往与学生的专业无关,缺乏实用性和专业性。多数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力和热情不高,英语教学无法完成对于学生未来职业需求能力的培养。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全球化时代,面对改革开放后中国不断国际化的人才市场需求,传统以EF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教学理论已经无法满足未来的职业需求。进而,能将英语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以ESP教学理论为导向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必将是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和应用前景。
基于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教学理论的高校英语,是根据行业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的英语课程,如商务英语、科技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人文英语等。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工作环境中运用所学专业领域的英语开展工作的能力。ESP既是基础英语教学的拓展,又是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完美结合,将语言分析和学习者的需求分析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外语加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基于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教学理论,我校从2012年开始,着手将高校英语教学的重点逐步由传统课程转向与职业能力需求培养相关的专门用途英语学习。综合本校不同专业、不同生源、不同个人需求、及学校的办学目标以及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等因素,构建符合本校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更好地满足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就业前景。
在教学实践中,英语教师深入学习ESP的相关理论和文献和社会对职业需求能力的要件,并借鉴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全面地分析不同专业及学校的办学目标等因素,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用人单位对未来人才的要求等,进而构建出科学合理的英语课程模式。转变传统的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教学方法,探求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改变教师的角色。ESP是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简称EGP)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通过教授学生专业的英语知识,逐步完善其在职业范围内运用英语的能力。
基于ESP教学理论及未来的职业需求,英语课程构建模式如下。(见表1)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除了构建出基于ESP的教学理论的英语课程设置,同时不断的提高和完善英语教师队伍建设,使参与改革的英语教师不仅懂英语,并且了解专业,同专业教师合作学习;根据学生的专业和未来的职业走向,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同时配以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提高知识技能及职业需求能力,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明显提高;为培养更多适合未来社会的职业需求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当然,改革还处于实践阶段,尚有不足需要改进。例如课程的设置学时数的长短,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的选定,师资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学生业余时间的合作学习效率的高低等方面还需要不断地完善,进而更好地满足学生未来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西瓜
- 可爱的大熊猫
- 漂亮的小脚印
- 团结就是力量
- 东方明珠
- 希望
- 动物园
- 未来的汽车
- 老鼠120
- 做家务
- 我
- 如果
- 老虎变成大熊猫的故事
- 三只狗
- 雪地里的战争
- 论西方语言学中的理性主义
- 陕西高校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 谈论企业市场营销渠道管理
- 对文化市场管控专业教材的思索
- 西方语言学流派综述
- 浅谈台湾南部地区的客家民歌
- 网络新词“碉堡了”的语言学解读
- 体育营销与我国体育用品的品牌策略研究
- 谈对不同特征房地产的营销策略
- 传统零售玩转O2O
- 浅谈市场营销风险管理
- 基于顾客价值的网上商店网络营销策略研究
- 浅谈杭州旅游管理与纪念品的发展趋势
- 西方语言学原著选读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 乡镇文化市场管控新方法
- 《古诗两首》
- 《两只鸟蛋》片断赏析
- 《美丽的小路》
-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之三
-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 《棉鞋里的阳光》
- 《胖乎乎的小手》第一课时
- 《美丽的小路》片断赏析
-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之二
-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之三
-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之四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二
-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之三
-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之四
-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