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事诉讼证据失权
翻新时间:2023-02-18
论民事诉讼证据失权
一、民事证据失权制度概论
我国民事诉讼在证据的提出方式上,最初实行的是最广泛意义上的随时提出主义,亦即在民事诉讼程序开始和庭审辩论终结前当事人都可以实施举证行为。但因为当事人法律意识的参差不齐和一些当事人对诉讼技巧的滥用,致使这种做法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一系列难以克服的弊端,例如证据突袭和诉讼拖延。因此,为解决这一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出台后设置了证据失权制度,明确规定了当事人举证时间的临界点,防止当事人举证的迟延。证据失权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举证期限,二是超过举证期限的后果。证据失权制度是举证责任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举证责任的重要保障。证据失权制度与举证时限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在实践中体现为证据失权制度的运作以举证时限制度的落实为前提条件。
(一)证据失权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二、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具体适用中存在的问题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雷锋的童年
- 全家“砍“动员
- 我的好朋友
- 麻烦弟弟
- 我的铁哥
- 我的外公外婆
- 我的“死党”们
- 我的奶奶
- 自我介绍
- 我的爸爸
- 隐形老爸
- 我们班的三大“公主”
- 我的妈妈
- 我们的数学老师
- 红烛颂
- “集中”抑或“分散”:近代苗疆农村土地的分配关系
- 风险社会视野下的政府官员问责制再造
- 汉泰动物量词对比研究
- 对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的思考
- 关于我国20世纪50年代民族地区建政工作的两点看法
-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中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
- 论公务员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养成
- 试论翻译补偿法的界定与分类
- 我国城市新区发展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 论加强和改善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
- 碎片化背景下的城市社会公共空间建构
- 《汉语教程》与《你好》语法编写比较分析及思考
- 《红楼梦》邦斯尔译本体例风格探析
- 本能,本性,本质
- 返乡购房: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调查分析
- 《三袋麦子》片断赏析
- 《三袋麦子》课文
- 《三袋麦子》教学实录
- 《三袋麦子》教学实录
-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
-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
-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
- 《三袋麦子》片断赏析
- 《三袋麦子》说课设计
- 《三袋麦子》片断赏析
-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
-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
- 《三袋麦子》教学札记
-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
-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