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10
人生有时需要一段“逆行”
以场所――交通作为创作主题,这与龚新如的经历有关。根据龚新如的自述,我们得知在他童年时他爷爷因为在省城不知如何适应城市的交通秩序,以至于每次过马路时都迷失方向,无所适从,以至于有一次在斑马线上迈不动脚步,最终引发了严重的交通事故。另外,其在高中时,曾亲眼目睹他的同学被货车压倒的现场。这些惨烈的场面在他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疑,这些经历影响着其艺术的表象和意义,这也是为什么龚新如对交通道路上的斑马线、限速、禁令、指示牌等符号特别感兴趣的原因。龚新如早期的作品以人物肖像为主,这些作品讲述了一个个现实而又具哲理的故事,充满了情绪的表达。正如艺术家李山所认为的,“艺术家索性把箭头与交通警察的指挥动作编织在一起,让它们混作一团,各种颜色的组合产生不同的效果。它烦躁,迷茫,互扰与争抢;它自私,贪婪和无耻;这种混乱而抽象的表情,恰恰是艺术家对生命的关注和对自由的向往。这也正是当下人类的普遍心态和日常表演。”但同时,龚新如在作品中也表达了困惑,我们以为的“安全”又真的安全了吗?
龚新如创作的起点正是对交通、人类和社会的思考开始,然后再往后发展。《逆行――龚新如艺术实验展》是“李山工作室艺术实验项目”的第四个展览项目。这场名为“逆行”的展览空间以醒目的黑白色为主,展出的作品中有龚新如标志性的斑马线、路障锥、指示箭头等延续了龚新如一贯的实验性。本次展览作品都是首次亮相。由两个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绘画和摄影作品,一部分是装置作品。绘画作品如《逋尽罚是由交警各种指挥动作和箭头组合而成的一件大型的人物肖像,占据了展间整面墙。这个人物肖像的原型是以艺术家自己的脸型轮廓为基础而创作的一个“交通人”的形象。摄影作品《糊涂》系列于2010年拍摄于伦敦,以模糊的图像呈现交通背后的故事。
本次展览中的装置作品是这次展览的亮点。这些作品分布于不同的房间,是艺术家根据展厅的环境来进行现场创作,除了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也是艺术家针对自己面前的特定场景做出回应,力图捕捉记忆中的空间和关于交通的氛围,然后以概念性、观念性的方式来呈现。如《拓扑》中黑、白色的直线平行排列,绘满了整个房间,铺天盖地地扑向观众,给观众带来一种强烈的视觉体验。而展厅中间的镜子的陈列恰到好处,既是一种观照,又是一种自省,让观众与作品产生互动。
对大量现成品如路障锥、安全帽、碎玻璃等的挪用,也是龚新如艺术创作的一个特征,他以挪用的方法赋予这些现成品以相互矛盾的观念语境,比如路障锥、安全帽等并没有让我们产生被保护和被安全的感觉。对于龚新如来说,什么是秩序?什么是安全?什么是脆弱?什么是自由?在探讨交通安全、规则与自由问题的同时,也是他对自己人生的思考和阶段性总结。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香蕉
- 我们的校园
- 我成功了
- 月亮过生日
- 理发作文
- 可爱的小猫咪
- 卖红枣的山东人
- 我成功了
- 爱
- 小白兔
- 月亮过生日
- 荔枝
- 日记一则
- 月亮过生日
- 参观消防队
- 律师文化之思考司法制度论文(1)
- 重新审视发回重审制度司法制度论文(1)
- 试论我国司法改革中的越位问题司法制度论文(1)
- 对律师行业不正当竞争问题的法律思考司法制度论文(1)
- 司法改革与律师业司法制度论文(1)
- 裁判方法论要司法制度论文(1)
- 新时期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的定位与运作司法制度论文(1)
- 律师在证券业务中不实陈述的民事责任司法制度论文(1)
- 试论隐形程序司法制度论文(1)
- “警民联调”工作的法律思考司法制度论文(1)
- 法官勿当“官”
- 论强制执行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司法制度论文(1)
- 公民诉讼代理问题研究司法制度论文(1)
- 关于培育知识改造理念的思考司法制度论文(1)
- 独立审判探源及其现实分析
- 《掌声》教学设计1
- 《掌声》快乐练习:同步学学做做
- 《掌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 《掌声》教学设计6第二课时
- 《掌声》教学设计8
- 《掌声》教学实录及点评3
- 《掌声》教学设计6第一课时
- 《掌声》赏析
- 《掌声》教学实录
- 《掌声》教学设计7
- 《掌声》教学案例
- 《掌声》教学设计6第三课时
- 《掌声》教学设计9
-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掌声》同步练习题
- 《掌声》教学实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