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220 kV线路断路器出现的事故分析及解决措施
断路器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一次设备,而断路器能否正确动作,除了跟机械结构的性能良好与否有关之外,还跟跳合闸线圈以及相应的跳合闸回路是否完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如何完善对跳合闸回路的监视以及保证跳合闸线圈的完好是十分必要的。
1 事故处理过程与分析
图1 跳闸关联回路图
图2 A相跳闸回路图(第一组)
图3 A相跳闸回路图(第二组)
2 解决方案
图4A相合闸回路图
如何防止因断路器拒动或断路器辅助触点分接(分断或接触)不良而烧坏跳合闸线圈的情况发生呢?以下有3种方法:
1)采用原有回路,当分合闸不能操作时,要尽快断开操作电源,以防烧坏跳合闸线圈。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依赖人工操作,可能还没来得及断开电源线圈就已经烧坏,而且当保护跳合闸遇到这种情况时,难免线圈会烧坏。
2)采用国外(如ABB等)的断路器本身自带的防跳回路,如图5所示,防跳功能仅在合闸回路中通过自保持继电器+K3实现,而跳合闸本身均不带自保持功能,这样就避免了因断路器拒动或断路器辅助触点分接不良而烧坏跳合闸线圈。但是这种设计方法也存在不足之处:其一,当断路器拒合或断路器常开辅助触点分接不良时,如果操作人员不知道其因而长期按住手分(手合)按钮,也会烧毁跳(合)闸线圈;其二,断路器拒动或断路器辅助触点分接不良的情况下,缺乏一个及时反馈回路,不利迅速处理故障;其三,保护跳闸或重合闸的动作返回时间较断路器辅助触点动作时间早时,有可能造成TJ或ZHJ触点被电弧烧坏。
图5国外的防跳设计回路图
3)对图
2、3及4进行改造,如图
6、7所示。其中,图6在图2的基础上增加了跳闸时间继电器TT1(一般的,从跳合闸触点闭合到断路器辅助触点动作的时间不超过3s,故TT1取3s),当自保持继电器11TBIJa动作闭合触点时启动TT1开始计时,如果跳闸回路自保持超过3s,则TT1动作,分开跳闸自保持回路,避免了烧坏跳闸线圈,同时电压继电器XTBJ动作,发出断路器失灵或断路器辅助触点故障告警。信号回路具有自保持功能,可以通过按键SB1复归。同理,合闸回路增加TH时间继电器和XHBJ电压继电器,可以及时断开合闸回路并发出告警,如图7所示。这种在自保持回路中进行改造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因断路器拒动或断路器辅助触点分接(分断或接触)不良而烧坏跳合闸线圈的问题,不但对实际跳合闸回路没有影响(串在跳合闸回路里的均为时间继电器常闭触点,即使时间继电器坏掉,对跳合闸回路的操作也没有影响),而且还可以检测断路器跳闸机械结构及其辅助触点的完好性。值得注意的是,时间继电器的触点分断容量要选合适,以防断开自保持回路时烧坏自身触点。
图6 A相跳闸回路改造图(第一组)
图7 A相合闸回路改造图
从以上可以看出,方法三防范烧坏跳合闸的效果比较好,而且符合电力设备故障诊断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建议厂家对跳合闸回路中进行相应的改造。
3 结论
通过对跳合闸回路的改造,能够有效避免跳合闸线圈的烧毁,而又不影响跳合闸回路的可靠性,特别是在控制设备自动化、信息化的今日,对相应的合闸跳闸机械结构及辅助触点完好性进行监测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2]徐国政.高压断路器原理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郭占伟,原爱芳,张长彦,等.断路器操作回路详述[J].继电器,2004.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爱肯德基
- 吃西瓜的故事
- 北京人文奥运
- 终于发现了表弟的QQ密码
- 一个我敬佩的人
- 我的“大姐姐”——张雨佳
- 以诚信为荣
- 北京绿色奥运
-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
- 我的朋友
- 雷锋在我心中
- 我的发表啦
- 鸡蛋碰石头的秘密
- “伞”
- 成 功
- 试论不同预期下应收票据贴现的账务处理
- 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 财务视角下国有商业银行上市问题研究
- 试论新会计准则下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 建筑企业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 论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外贸集团公司内部财务管理体制
- 浅谈财务预算编制方法
- 试论完善公路投融资体制的思考
- 浅谈中小企业财务外包问题的思考
- 基于ERP思想下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研究
- 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及其应用
- 浅谈完善中小企业财务治理目标
- 试论推进财务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防范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五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七
- 《桂林山水》情境教学的优化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二
- 《桂林山水》A、B案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六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八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十一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十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九
- 《桂林山水》综合资料
- 《桂林山水》教学述评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一
- 《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二
- 《桂林山水》片段赏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