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唯一坚定的信仰
我从小就听话,在学校里听老师的话,在家里听父母的话,在孩子堆里听孩子王的话,有一年我生了病,很严重的肾炎,医生不让我吃盐,我就听医生的话,将近半年时间没沾一粒盐。
我从来不具有叛逆性格和坚强的男性性格,这一点也让我不好意思。
我唯一坚定的信仰是文学,它让我解脱了许多难以言语的苦难和烦忧,我喜爱它并怀着一种深深的感激之情,我感激世界上有这门事业,它使我赖以生存并完善充实了我的生活。
我小时候家境贫困,从来没有受到过修养的操练和艺术的熏陶。我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我二姐喜欢文学,她经常把许多文学名著带回家中,那是她向别人借的。借期往往很短,三至五天,她一天看完轮到我看。我有时候在一个下午读完《复活》或者《红与黑》,读得昏头昏脑,不知所云,但我仍然执着于这种可笑的不求甚解的阅读。也许因为这些书,使我回避了街头少年的许多不良恶习,我总是静坐家中,培养了某种幻想精神。
我上高中的时候就写过小说,还投稿了,结果当然是退。我还写诗,最初的诗写在一个塑料皮笔记本上,现在还留着。从来没再翻阅过,但我珍惜它们。
1980年我考上北师大,九月初的一天我登上北去的火车,从此离开古老潮湿的苏州城。在经过二十个小时的陌生旅程后我走出北京站。我记得那天下午明媚的阳光,广场上的人流和10路公共汽车的天蓝色站牌。记得当时我的空旷而神秘的心境。
对于我来说,在北京求学的四年是一种真正的开始。我感受到一种自由的气息,我感受到文化的侵袭和世界的浩荡之风。我怀念那时的生活,下了第二节课背着书包走出校门,搭乘12路公共汽车到西四,在延吉冷面馆吃一碗价廉物美的朝鲜冷面,然后经过北图、北海、到美术馆看随便什么美展,然后上王府井大街,游逛,再坐车去前门,在某个小影院里看一部拷贝很旧的日本电影《泥之河》。
这时候我大量地写诗歌、小说并拼命投寄,终获成功,八三年的《青春》、《青年作家》、《飞天》和《星星》杂志初次发表了我的作品。我非常惧怕憎恨退稿,而且怕被同学知道,因此当时的信件都是由一位北京女同学转交的,她很理解我。以她的方式一直鼓励支持我。我至今仍然感激她。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漫游太空,你我的梦
- 老师不在的时候
- 妈妈,想我当年……
- 老师速写
- 第一场雪
- 30年后的世界
- 春天到了
- 学习、成长、发展
- 要不是妈妈
- 一次有意义的课
- 田园风光
- 二十年后的故乡
- 番茄炒蛋
- 一些牛
- 妈妈学电脑
- 我国财政对农业投入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 关于旅游文化信息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 农业高校科技日语翻译文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微
- 体育外语翻译人才的培养体系探究
- 论从跨文化视角解读法语谚语的翻译策略
- 财政职能进一步调整的思路
- 谈社会文化制约对翻译策略的影响
- 控权
- 英语广告口号的译法
- 控权
- 关于推进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改革的建议
- 试论外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
- 论英文报刊标题中暗喻的翻译策略
- 英语习语中的动物意象与其中文翻译简析
- 现代汉语中日语借词的传入
-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7
-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1
- 《再见了,亲人》一课教学设计
-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6
-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 《打电话》教学设计4
- 《打电话》教学设计3
- 《打电话》教学设计5
-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5
- 《打电话》教学设计6
- 《打电话》教学设计2
- 《再见了,亲人》的抒情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