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我们的文明何时容下它们
导盲犬们的城市命运
自5月1日开始实施的《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明确,视力残障者可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同一天,由郑州导盲犬服务中心组织,3只导盲犬与10名视力残障旅客,从郑州东站乘坐G6911次列车到洛阳游玩,这是铁路部门对导盲犬政策放开后,国内首次由视力残障旅客携带导盲犬乘坐火车。
中国目前有1691万视力残疾人士,在大陆服役的导盲犬只有67只。导盲犬和盲人之间的故事,某种意义上是对城市生活人性化程度的检验。目前导盲犬上公交、地铁、出租车其实依旧是个难题。
我们呼吁善待导盲犬是基于其为弱势人群服务的基础之上的,关怀同类中的弱者生存是人文与文明的表现已成为社会共识。在我们如何对待智力与生产能力,都远远滞后于我们的其他物种时,却发生了重大分歧。
因为抽取活熊胆、高速路口志愿者拦截狗肉车、每天数万只猫被摆上餐桌、玉林狗肉节等等论战不时发生;人类历史上更是因为与动物关系的矛盾处理,受到过无数次惩罚。无论中世纪的鼠疫还是鸡瘟、口蹄疫、前些年的SARS病毒,人与其他物种争夺生存空间,往往便引致反弹式的报复、损失惨重。
如今在城市中,动物的居住无疑貌似侵占了人权。
随着中国城市化运动,大批移民入城,城市居住空间日益狭小,都市人本身的生活质量尚不得保障,生存资源亦匮乏;同时空巢老人增多,部分人需要与宠物交流感情。几种人的生存需求交织在城市,酿造各种人与动物的冲突,人与人的冲突……
动物进城可作为宠物,可作为食物,甚至作为马戏团、乞讨人员赚取金钱的工具。动物在城市面临着与人的冲突,与城市格局规划的冲突,环境和福利的冲突,也面临着自己的命运逋尽…
动物伦理与动物报复:
善待弱者背后的人类道德
《为什么狗是宠物?猪是食物?人类与动物之间的道德难题》,是美国学者哈尔・贺札格的一本著作。人类对动物的三重态度,即宠物、野生动物和食用禽畜。这反映了人类与动物的关系,而关系是以动物在人类心目中的功能或角色有关。
作者描述,在坚持动物权利的美国人中,往往也有很多坚决主张吃动物权利的人,例如大部分养猫的人不会因为猫儿弄死雀鸟而感到难堪,对雀鸟毫无道德负疚感,有些人甚至主动捕捉雀鸟给猫儿玩弄。
作者认为人对动物的看法,基本上可用“爱和情感/厌恶和恐惧”和“无用的或有害的/有用的”作为坐标轴线分成四个象限。
即在人类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上,我们的道德源于情感,而非理性。按照哲学家以及一切生物学家的理论,道德和秩序是基于理性基础之上,对待动物的不平等便是整体人类文明的漏洞:情感最容易发生偏移和受到左右。
与其说对待动物的平等是为了给予动物福利,莫过说是通过对待弱者的情感态度,达成人类一致的理性和秩序,达成人类面对危急时刻对待同类的理性和秩序。
如今,工业化和商业化成为当代世界的主流,面对整个地球资源,面对其他物种上,我们越来越急功近利,越来越缺少平视,为获取自我物种的生存资源,理性丧失、格局狭小……
梁文道与钱永祥关于动物伦理的讨论时,用“你离一个杀人犯有多远”中的观念举例:“人类的道德没有一致性,无论面对同类还是异类,促使人们不断调节、反复验证自己的道德标准,才可能得出较客观的道德原则,这是保护动物的原则,也是整体人类族群自我保护的原则,约束突发事件中人丧失理性,自我、残虐,欺凌弱者的原则。如何对待弱者是人类最高的文明和道德。”
(本专题10-19页)
济南首只导盲犬――
贝蒂来济南的这三年
□尹丛丛
一号狗:贝蒂
5月27日下午三点半,记者到达陈欣的按摩店时,他正帮着客人行针,将记者带到办公室后,又匆忙离开。
记者由此有时间打量了一下这个属于陈欣和贝蒂的私人空间――整间办公室不过十一二平的模样,靠墙处竖着个吉他,办公桌旁立着个麦克,而最别致的细节是进门处那个粉色桃心印花的铁盒――那是贝蒂的食盆,里面还留着几粒狗粮,用陈欣的话说,“它总爱剩两口。”
陈欣与贝蒂或者是与导盲犬的因缘,可以追溯到4年前。2011年,罹患视神经萎缩的陈欣无意中“看”到了一部旧电影――《导盲犬小Q》。
这是部改编自日本作家石黑谦吾的长篇小说《再见了,可鲁》的电影,于2004年在日本上映,讲述了狗狗小Q成为导盲犬后的一生,被称为“一部讴歌生命以及活生生的存在者的命运的杰作”。
“我看不到,但是我能听到声音,听懂大部分意思,我觉得这狗太好了。”陈欣陈述着当时的心情,“加上我天生喜欢动物,我想我要有一只那多好啊。”
事实上,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自2006年5月成立到现在,交付视障人士无偿使用的导盲犬数量约为80只。在中国1691万视力残疾人士数量对比下,申请成功的概率几乎等于零。
所以,陈欣一方面进行了网申,一方面又找了另一条路――自己训,“我买了很多教材,现在电脑上还有呢,什么《快乐训犬》,然后买了一只白色的拉布拉多。”但很快陈欣就发现,这完全不是自己能够做的事情,“专业性差太多。”
好在,2011年底,大连培训基地给他打来了电话,由此,陈欣进入了申请导盲犬的第一关――填表。“问得问题太多了。”陈欣回忆,“年龄多少?残疾的类别,残疾的级别?身高多少、走路快慢,你有没有受过定向行走训练?你家周围到你常去的地方有几个点?大体方向你认识吗?是车多还是人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爱护国旗
- 春雨
- 猴子过河
- 彭园快乐游
- 快乐的“五一”节
- 长颈鹿
- 《缙云烧饼》
- 快乐的“五一”节
- 快乐的“五一”节
- 快乐的“五一”节
- 我的“五一”节
- 啄木鸟是森林小卫士
- 快乐的“五一”节
- 我喜欢这样的妈妈
- 快乐的“五一”节
- 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改革论析(1)
- 从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的第一乐章(1)
- 关于手风琴普及教育框架之构思(1)
- 什么是舞蹈详细内容(1)
- 舞蹈编导法则在群众艺术中详细内容(1)
- 桥梁路面裂缝防裂措施分析
- 中国高铁自主技术体系领跑世界
- 中国舞蹈资源的文化人类学探索向度详细内容(1)
- 浅析中国汽车交通事故技术鉴定
- 中国高铁的自给自足之路
- 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1)
- 现代高速路不“高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 舞种风格与个性创作的双向认可详细内容(1)
- 舞蹈因科技更富有魅力---数字舞蹈初探详细内容(1)
- 中国高铁发展滞后而非超前
- 《秋天的图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之三
- 《秋天的图画》
- 《黄山奇石》
-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之四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九
-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之二
-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之四
-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之五
- 《一株紫丁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之二
- 《看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北京》教学设计
-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