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07-29
浅谈配电网的调控一体化发展
摘 要: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智能电网的建设必然使配电网的整个管理系统更加科学化、规范化。配电网的调控一体化建设属于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阐述了配电网调控一体化的基本原则,其次分析了目前配电网调控一体化存在的不足,最后对配电网调控一体化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析。
关键词:配电网;调控一体化;智能电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电能的需求日益增加,电网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复杂程度急剧提升,传统的供电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电力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基于,智能电网模式逐步被应用到配电网中,实现了配电网调度和监控一体化管理,极大的提高了配电网管理的现代化水平,确保了人们的用电安全。然而由于配电网调控一体化投入应用时间不长,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亟待深入发展,笔者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1 配电网调控一体化的基本原则
为了促进配电网的发展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国家电网2010年提出必须加强职能电网的建设,在重点解决配电网应用薄弱环节的指导原则下,对配电网进行整体规划,以便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电网存在的不足,确保供电质量,积极实现配电网调控一体化。具体来说,实现配电网调控一体化必须遵循下述几方面的基本原则。
1.1 对传统电网进行改革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下述几方面:通讯系统、设备控制终端、主站和子站。截至目前,这些自动化设备的工作效率相对较低,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主站系统的功能仅是实现负荷曲线的转发。而与其配套的其他系统并未最高效的发挥作用。因此,配电网调控一体化并非对传统系统进行升级,而是基于智能电网的基础上,突出配电网的实用性。
要实现配电网调控一体化,必须将智能配电网架结构建设作为首要条件。配电网架结构的分段情况和接线模式都会影响供电质量和可靠性,科学、合理的接线方式不仅能够提高供电质量,还能提供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率。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关键要重视配电网多联络网架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健全和完善配电网的实施方案和自愈性能力方案,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1.3 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适当考虑
为了有效利用配电网区域的可再生资源,对配电网电源建设,通常要采取分布式发电技术,这样不仅能够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还能实现节能减排。在对传统电网进行改造时,要充分考虑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以便即便配电网处于恶劣的情况也能实现安全、稳定的运行。
2 目前配电网调控工作存在的缺陷
截至目前,国内智能化电网已经形成了初步规模,也加强了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网调控一体化工作建设,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配电网调控一体化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进行改进。总的来说,配电网调控一体化的不足表现在下述几方面。
2.1 配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存在不足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截至目前国内配电网智能化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绩,配电网调控一体化也基本实现。然而由于国内配电网管理模式为单条馈路混合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配电网管理必须涉及配电网系统的各个管理部门,如架空线、电缆部门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为了尽量避免这种弊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仍然采用分散式管理模式,各个部门各司其职。这种分散管理模式虽然有效解决了一体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复杂性,然而极易造成信息统计混乱。
2.2 配电网调控一体化存在局限性
在目前的配电网调控和管理过程中,若调控操作面相对较大,在具体调控过程中就难以仅仅依靠理论图纸进行判断,必须借助其他更加有效的方案才能实现配网的精确调控。除此之外,配电网在调控时会涉及到各种类型的电力设备,稍不留意就会造成配电网的架空线、电缆等各种电力设备异常,进而导致配电网调控一体化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受到限制。
2.3 存在盲目调控
由于目前人力调控模式存在弊端,要实现分散式调控管理模式难度较大,因此目前在具体调控过程中,通常采用传统调控和经验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盲目调控。
3 配电网调控一体化的未来发展
3.1 制定配电网调控一体化的统一标准和管理模式
配电网调控一体化属于综合性工程,要确保管理的高效性,在具体的管理标准和模式上要实现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具体管理过程中的互换性和可操作性。在构建配电网调控一体化标准和管理模式时,要充分考虑调控灵活性与可靠性的有机结合,要按照绿色电力的具体要求,要展开以可靠性为核心的综合考虑。除此之外,由于配电主网要面对输电线路和变站设备,这部分一旦出现异常,将对整个电网造成的损失难以估计,因此在制定配电网调控一体化标准和管理模式时,必须在确保主网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标准。
3.2 基于配电网的地理信息实现调控一体化
配网调控一体化是传统电力自动化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的升级,就传统配电网而言,虽然部分电路已经安装远程在线自动化监控系统,然而还有部分线路并未安装,对于此部分电路,在具体调管时仍以手工图册翻阅进行。在传统配电网管理基础上建立配电网调控一体化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还能实现自动化信息的接入,最终实现配电网调控一体化的调度、监控管理模式。
在具体建设时,要以传统配电网为基础,重点考虑传统电网的网架结构、组成线路等,实现整个配电网系统中电力设备的分层、分类管理,最终实现直观、可视的管理模式。一旦配电网发生变化,可通过班组人员直接进行在线维护,这样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电网的盲目调控现象。
3.3 实现GIS和SCADA系统互相兼容
为了有效解决目前配电网调控一体化盲目调控的弊端,应加强整个配网的管理,实现盲调为主,监控为辅。因此,未来配电网调控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要考虑配电网管理的基本特性,在现有GIS系统的辅助开发SCADA功能,以便最终实现调控一体化设计思路。按照国家电网对管理系统和GIS集成平台应用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区域配电网的基本现状,确保整个系统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在进行配电网调控一体化建设时,必须要考虑整个系统生产管理、营销等平台的数据交换,确保整个电网系统数据信息传输的稳定和可靠。为了实现维护时各种信息的一致性和设备台帐,要实现能够有效结合电力设备的运行、位置、参数、空间等各种类型的信息为有效管理提供基本支撑。为了实现有效的集成管理,还可以构建科学集成机制,充分将GIS和SCADA系统结合起来,提高数据信息采集和管理效率。同时,还可对每个电力设备设置唯一标识,以给其他系统的查询和统计提供方便,实现整个配电网调控一体化的高效运行和管理。
4 结 语
总之,配电网建设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与每个用户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智能电网逐步取代了传统电网,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了配网调控一体化,虽然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随着智能化设备的不断完善,配电网调控一体化建设将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读《凤凰山的奇迹》有感
- 搭积木
- 学游泳
- 有趣的小猫
- 夜 空
- 一件难忘的事
- 暴雨中的秀屏山
- 我的好妈妈
- 爬 山
- 课外活动
- 诚实的孩子
- 说谎
- 我的书包
- 我的小笔筒
- 夏天
- 劳动基准法权利救济程序的冲突及其协调(1)论文
- 从台湾的基层选举谈到大陆的借鉴
- 现代国家制度下的中国县制改革
-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初探
- 为空瓶添新装(装饰)
-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 民法的现状及其展望-从世界的角度(1)论文
- 《素质教育与美术教学中智力的培养》实验报告
- 设立大规模侵权损害救济(赔偿)基金的制度构想(1)论文
- 解构与重建--试析齐白石的衰年变法
- 推进民主三议
-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 展 览 设 计――我之心得我之体会
- 素质教育与美术教学智力培养
- 少儿绘画创作辅导之我见
-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案
- 《比尾巴》教案
- 《雪孩子》善引导教案
- 《小熊住山洞》教案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
- 《自己去吧》教案
- 《借生日》教案
- 《小松鼠找花生》教案
- 《平平搭积木》教案
-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 《影子》第一课时教案
- 《春雨的色彩》教案
- 《童年的发现》教案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 《雨点儿》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