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30
交通道路环境大气氮氧化物监测技术浅议
摘 要:汽车尾气成为当今时代大气环境又一重要的污染源,结合本人对相关环境大气监测规范的学习和工作实践经验,阐述几点城市交通道路及公路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监测应注意的问题,为城市交通道路及公路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监测布点及采样提供参考。
关键词:交通道路;环境大气;氮氧化物;监测
1 大气氮氧化物的特点
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氮氧化物。两者在空气中通过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后达到化学平衡。
光化学烟雾是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x)等一次污染物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如:NO转化为NO2,形成O3; CH、NO・、O等自由基和O3氧化产醛、酮、醇、酸等产物以及重要的中间产物-RO2、・HO2、・RCO等自由基。过氧自由基引起NO向NO2的转化,并导致O3和PAN等生成,因而产生光化学烟雾。
2 城市交通道路及公路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监测布点方法
由于大气中的NOx存在浓度与气温、气压、太阳辐射、风速[2-3]、水汽等环境要素相关性十分明显,交通道路及城市干道大气环境具有独特的特征,因此,城市干道及公路环境大气氮氧化物监测采样点的布设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进行监测前必须进行现场调查,即进行监测布点前应对即将进行监测的城市交通道路及公路周边的地形地势、地理特征,气候特点、建筑或障碍物的几何尺寸等进行勘察;查找资料,了解监测区域风频、风向、风速等气象条件,常年平均温度、干湿度、逆温和大气稳定度变化规律等。
(2)设置可反映被监测城市交通道路及公路因汽车尾气影响周围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水平及污染物分布及扩散情况的采样点。
(3)采样点应尽量避开围墙、高楼附近、存在涡流的区域、城市交叉道路,设置在地势开阔、道路平直的路段。
(4)对街道峡谷、开阔道路和交叉道路要根据各自的小气候特点进行布点采样。有试验显示[4],城市道路汽车尾气污染物扩散高度与两侧建筑物高度相当,平行风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在建筑物的背风面污染物浓度最高,当上风向建筑物高度大于下风向建筑物高度时,污染物易在道路附近集聚,不易扩散,但上升至下风向建筑物高度时,污染物迅速扩散;当上风向建筑物高度小于下风向建筑物高度时,污染物最大浓度出现在上风向建筑物背风面上侧。
城市街道峡谷中气体污染物扩散主要与街道峡谷的形状以及峡谷上方风向有很大关系[5], 因而在不同类型的街道峡谷中, 采样点的布设也会存在相应的差异, 且应综合考虑街道峡谷内迎风面和背风面以及垂直梯度上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差异. 研究显示, 在街道峡谷中, 污染物质量浓度沿高度的变化基本呈上低下高的趋势, 且当高度达到30m 以上时, 质量浓度的变化差异开始明显缩小至一定高度后, 质量浓度基本不再发生变化[6-7]。 因此, 采样点可以布设于街道峡谷两侧相对应的位置, 包括地面点和高层点。
3 监测采样的时点选择
(1)选择合适的采样时期和时段。
(2)道路车流量和风力会对氮氧化物浓度产生极大影响,因此,应在道路车流量达到一般正常状况是进行采样,避免车流拥堵高峰或夜间车流十分疏缓时段,采样时应避开大风。
(3)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成分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太阳辐射强弱决定地面臭氧、NO、NO2 浓度变化规律[8],采样应选择在太阳辐射相对较弱的天气条件及时点进行,避免太阳强辐射影响采集样品的代表性。
(4)大气中的水汽即对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辐射变化有影响, 从而影响与水汽有关的各种光化学过程的实现,应选择在大气水汽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进行采样。
(5)二氧化氮溶于水形成硝酸酸雾和气溶胶:3NO2+H2O=2HNO3+NO,影响采集样品中氮氧化物总含量,采样不应在雨天进行。
4 采样频次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难忘的比赛
-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 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 我发现了一道数学题的解法
- 参观麦当劳制作室
- 我成功了
- 校园生活丰富多彩
- 镜子书
- 弘扬中华美德
- 我的校园生活
- 妹妹买了一本盗版书
- 野炊
- 麻雀
- 赛车比赛
- 春风拂面人心暖
- 伊斯兰人权观
- 性格与命运本雅明与他的卡夫卡
- 疯癫与结构:福柯与德里达之争
- 评《老人与海》中海明写作风格和手法
- 爱——西德尼·卡尔顿的爱情
- 20世纪拉美文学的二重选择
- 灵知人及其现代幽灵(上)
- 论鲍曼社会理论的核心议题
- 法兰克福学派与学生运动(1966
- 海耶克论自由与法治
- 近年西方学者对文明问题的研究概况
- 希腊文明的兴起(上)
- 希腊文明的兴起(下)
- 当代西方史学的演变与中国史学
- 米拉迪 美丽而邪恶的化身——读《三个**手》有感
- 《春》有关资料
- 《春》中的叠字的运用
- 《春》框架结构
- 读朱自清的《春》
- 感悟《春》中的“人”
-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
- 《春》词义辨析
- 《春》写作思路浅谈
-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及评点
- 先把他迷住再说──我教《〈论语〉十则》
- 美哉,《论语》!──教《〈论语〉十则》有感
- 《春》课文背景知识
- 《春》侧面烘托出精神
- 略谈朱自清散文的意境美(摘录)
- 《〈论语〉十则》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