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7
电力行业信息化的困难与对策
电力行业作为事关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国家基础性行业,近年来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电力行业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
电力行业实施信息化已有近20年的时间,企业信息化已涉及到电力生产、管理、经营和社会服务等各个环节,信息化在其中的各个子系统(子应用)、模块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卓有成效的作用,但是从电力信息化的整体来看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信息机构不健全、没有形成闭环管理、信息孤岛、技术平台不统一、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安全漏洞多等问题。
经过近5年的电力行业信息化大发展,信息应用、资产、数量等急剧增长并形成了一定规模,面对着种类繁多的平台和应用,信息部门必须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促进电力行业信息化健康有序发展。
定位信息部门是关键
信息部门必须正确作好自身的定位,才能积极地开展工作,更好地为企业信息化发挥作用,综合当前电力行业的信息化现状,信息部门的作用和定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企业信息技术权威部门。把握企业信息化规划中涉及信息技术(IT)发展部分内容,确定信息化发展的技术路线和目标;规范信息系统建设中有关网络、安全、主机、数据库、存储、备份等信息平台的引入和使用;掌握和控制应用系统开发或引入中涉及信息系统的架构、开发平台、数据库、数据字典等软件开发各个环节中有关技术部分,便于系统能够顺利地进入生产运行阶段,最大限度地保证应用系统从开发到运行的平稳过渡和信息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在运行维护阶段对出现的事件、故障和问题需要具备一定的处理能力,使得业务部门和最终用户对信息部门技术能力的认可。
提供信息服务的部门。信息部门必须转变观念,为业务部门和最终用户提供优质的IT服务,特别是在电力行业内部,信息部门的服务角色显得更为重要,它始终是围绕着电力安全生产、高效管理和可靠服务这个主题,在提高IT服务质量的同时,才能更好地促进电力行业的信息化,使得电力行业的信息化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信息中心面临重重困难
这几年的信息化经验表明,就浙江电力而言,当前信息部门自身,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如果这些困难不得到重视和及时的解决,那么对信息化的整体发展将会有极大的损害。
IT技术发展太快。IT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都无法对日新月异的IT技术中有关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存储、安全等方面作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信息化呈无序性发展。规划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业务部门有强烈的需求,但是在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某些应用(模块)无论在规划、设计、建设,还是在运行、控制过程中信息部门的权威作用无法得到体现,造成了平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一个侧面来看,电力部门成了最新IT技术的展示中心和仓库,因此加大了系统建设和运维的成本。特别在系统规划和建设期往往会忽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因此在系统架构、运行方式和数据交换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目前大部分应用系统均“带病”运行,形成了“系统投运后信息部门再来补安全漏洞,而新应用中的安全窟窿又在不断地造就”的现象,系统发展存在一定的无序性。
信息部门自身的问题。信息部门目前普遍存在机构、人力资源配备不到位,由于信息系统架构的分散导致人力资源不集中,信息战线拉得太长,另一方面是信息部门现有人员自身的基本技能,责任心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运维能力低下,系统监控不到位。
领导的支持。IT近几年在电力部门是一个大发展期,IT规模、资产等急剧膨胀,然而IT的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使得领导对IT的投入产生怀疑,因此在后续系统运行维护人力和平台的升级、质保等财力方面不能得到保障。规模扩大了,人没有增加,资产增加了,后续的资金保证没有落实等等问题。
采取措施推进信息化
信息部门作为电力企业的一个非主要专业,面对当前电力行业信息化现状,我们应该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把电力行业的信息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此信息部门可以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做好基础工作,把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首先,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好应用系统的文章,要有所作为,有“为”才能有“位”。同时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宣传这项工作,取得领导、业务部门和用户的理解与支持。最终实现企业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又能为企业提高竞争力这一局面。
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在系统规划、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不断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规程、规范,促进信息平台的规范化,逐步消除信息孤岛,形成闭环管理,提高运维水平和服务质量。
多与一把手沟通和汇报。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经验和实践表明,领导的主持和参与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是企业信息化起步与成功的关键。
建立和健全信息化的组织机构和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人才是关键,企业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就要求企业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大批精通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专门人才,来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建立人才队伍的同时落实机构的建制,以技术带动管理,以管理促进技术的应用,因此,在电力行业对信息机构的建立以及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应该与其它部门作区别对待。
由于受到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影响,不能简单的把电力企业信息化的技术管理、建设和运行维护作简单的分离,如果长期不直接参与信息技术的实践而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就无法准确把握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时候会被外界的IT公司或专家所左右,不能为我们企业信息化作“量体裁衣”式的配置、发展和管理,因此,有必要在信息化的组织机构中将技术管理和具体的技术实践作有机结合。
采用高度集中的模式。根据现有的IT技术发展水平和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现状,应该走类似于银行、电信等行业的集中化模式,只要能够集中的应用必须走高度集中的模式才能解决我们当前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既然我们现有的技术和基础设施、管理等都能满足业务集中处理,为什么不直接采用这种集中化模式呢?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不必看轻自己
- 送葬
- 喝卤水
- 班级闹剧
- 阶梯、岁月
- 美丽的荷花池
- 悔泪
- 学习“丢垃圾”
- 成功的感觉
- 第一次拔牙
- 是什么吸引了他们
- 我们改掉抛垃圾的坏习惯
- 班里的一对“活宝”
- 没有终点的竞赛
- “人鼠”大战
- 法经济学的内涵争论及反思(1)论文
- 浅析中国电视电影艺术的个性化创作
- 浅析电影字幕的翻译策略
- 中国电视剧产业名著翻拍的合理走向
- 浅谈声音在影视创作中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 浅谈电视专题片的策划与包装
- 成功电视品牌的再打造
- 浅谈当代都市情感剧的文化研究
- 浅探舞蹈教育在儿童时期的重要性
- 浅谈中西悲剧艺术理论的差异
- 作为政治寓言的「无间道系列」
- 企业间借贷合同的法律效力(1)论文
- 谈意境说与儒、释、道的对立互补
- 违禁作品的保护与规制(1)论文
- 解雇保护: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之比较研究(1)论文
- 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教学《凡卡》一课有感
- 《凡卡》反思
- 凡卡的信寄出以后……──《凡卡》教学随感
- 《凡卡》教学反思
- 以读促悟,悟中生情──《凡卡》第一课时教后反思
- 课堂因生成而美丽──《凡卡》课堂教学反思
- 凡卡与《未成年人保护法》
- 《凡卡》之思
- 我行我诉──用诗的语言解读《凡卡》
- 在求异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凡卡》一文的结尾教学
- “社会主义制度下不是也有小凡卡吗?”──《凡卡》一课课堂教学的意外收获
- 我教《凡卡》
- 注重“导”的功夫──《凡卡》教后记
- 图文结合,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凡卡》教学反思
- 《凡卡》中对比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