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07-30
浅谈高中数学创新能力
摘 要:本文重点论述了高中数学创新能力与高中数学教学,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教师应当创造一个活泼轻松的教学环境;教师应充分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兴趣。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能力;教学观念;教学环境
高中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贯穿于高中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之中,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的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延伸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和严密的思维逻辑能力。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高中数学是一门极灵活的学科,而不只是几个概念,原理和公式而已。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更新教育观念,教师既不是传授知识的机器,学生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纳器。教师要从教学的“指挥者”转向“引导者”,由重教学的“结论”转向教学的“过程”,由重教师“教”转向重学生“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逐步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一个问题能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加以总结归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美国纽约道尔顿学校的校长理查德.布卢姆索联系中国和美国学校教育的实际指出,在美国的学校里,教师是在学生圈子中的,甚至在课堂上你分辨不出哪个是老师;而在中国,老师常常是站在全班学生的面前,成为学生门的中心。而在美国,大多数教师总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假如把老师问倒了,老师非但不会不高兴,反而会表扬这个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受到鼓励,学习上更加自主,学习效果更加良好。我们可以吸取国外好的教学方式,先进的教学观念,因此对老师来说,建立一种民主化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老师甚至也要向学生学习,从学生身上吸取智慧力量。
二、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趋于成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判断能力,思想活跃,接纳信息量大,求知欲强,可塑性较大,为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心理和生理基础,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活跃学生的思维,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自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人的一生毕竟是有限的,能够得到教师指导的阶段更是有限的,许多知识必须靠学生自学,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才能够获得新的知识。所以教师应当倡导学生自学,并给予一定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并能够自主解决。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考,传统的思维定势有时候并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可如果换个角度或从对立面来看,可能就可以获得解决的方案。因此,教师还应当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固定的思维的束缚,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索和挖掘问题的本质,得出正确的答案。
三、教师应当创造一个活泼轻松的教学环境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都受主体情绪的影响。在极其轻松自如的环境下,人的自主探索和体验生命本体的状态最富有创造性和开拓性。也就是说,只有当课堂充满生动活泼的心理气氛时,学生的精神才会饱满,情绪才会高涨,兴趣才会浓厚,思维才会活跃,接受能力才会增强,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在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当设计多种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活动,创造一个活泼有序而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充分利用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探究式活动,使学生在探究式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因为创新能力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得来的,而不是依靠背诵和记忆。探究式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研究探索的体验,养成善于发现问题,乐于思索,勤于动手的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创新的积极性。
四、教师应充分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同时,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设计教学,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这样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进行创新性的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是不够的,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的见,摸得到的优点,它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乐趣。如在教学中要尽量举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运用幻灯、模型、实物等教具,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综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地掌握所学知识。
总之,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总结问题,从而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为终身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出口成“脏”实不该
- 我爱money
- 太阳公公开派对
- 收获
- 抓麻雀
- 飞行比赛
- 守猫胞
- 感悟生命
- 秋游连续剧
- 地球,我们唯一的家——《一个噩梦》读后
- 小狗
- 上海的春天
- 珍惜生命的源泉--水
- 致校长的建议书
- 鸡耳朵
- 水稻最佳施肥模型试验
- 大豆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 浅谈“利合16”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 杂交水稻栽培技术分析
- 玉米品种对比试验
- 缓/控释肥料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 云计算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研究
- 抱箍法在公路桥桥墩盖梁施工中的应用
- 水稻病虫害常见病防治技术
- 大豆霜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 20%扬彩悬浮剂防治玉米大斑病效果好
- 水稻施硅肥的应用与分析
- 覆冰分裂导线舞动的ANSYS有限元分析法
- 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于图书馆探讨
- 水稻稻瘟病防治技术规范
- 一株紫丁香-好棒教案教学设计
-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之五
- 《乡下孩子》教学体会
-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目标
- 一株紫丁香-课文内容方便
- 《乡下孩子》第二课时教案之一
-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好教案教学设计
-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课文内容
-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之四
-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课堂实录1
- 一株紫丁香-教学实录片断赏析
- 《乡下孩子》教学反思推荐
- 谈《乡下孩子》教学片段赏析
-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教学实录2
- 《乡下孩子》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