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清远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效应研究

清远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效应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14

清远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效应研究

【关键词】产业转移;经济增长;环境质量;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清远市

1、引言

山区城市清远抓住产业转移的契机,实现了从临近“金三角寒极”到“投资热土”的转变,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因此,本文将对清远承接产业转移进行环境效应的分析,探索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协调发展的模式,为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2、基于EKC模型的产业转移环境效应分析

2.1 模型构建

(1)指标选取

根据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能源消耗量、工业烟尘排放量以及工业粉尘排放量作为表征环境质量的指标,并选取同一时期的人均GDP数据作为表征经济增长的指标。样本数据来源于《清远市统计年鉴》和《广东省统计年鉴》,其中人均GDP按1999年可比价计算。

(2)模型选取

2.2 结果分析

(1)“倒N”型曲线关系分析

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工业烟尘排放量与人均GDP的拟合曲线呈“倒N”型,并且都经过了曲线的两个拐点,说明清远未来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将会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出现下降的趋势,但是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并不排除继续上升的可能性。另外,通过剔除污染总产值对人均GDP相关影响,然后比较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与人均GDP拟合曲线的第二个拐点向右轻微偏移,说明因为承接产业转移,清远环境质量随经济增长恶化经历了一段更长的时间,即更难达到第二个拐点,更难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双赢。

(2)“N”型曲线关系分析

清远市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能源消耗量模拟曲线仍未跨过第一个拐点,说明未来一段时间内仍会随着经济增长呈现上升的趋势,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EKC曲线在经过了两个拐点之后,未来将会随着经济增长出现快速攀升的趋势。另外,可以发现,清远承接产业转移后,这三类指标的EKC曲线都向右轻微偏移,即说明更难进入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双赢阶段。

结论和讨论

由上可知,清远市环境指标与人均GDP之间并未存在典型的“倒U”型库兹涅茨曲线,而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关系,环境质量并未随着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得到彻底的改善,而是继续恶化,出现曲折反复的趋势,表现为“N”型和“倒N”型曲线。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以及工业粉尘排放量与人均GDP均呈现“倒N”型的曲线关系,这三个环境指标未来将随着清远经济水平的进一步发展而出现下降的趋势,而工业废气总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以及工业能源消耗量则与人均GDP为“N”型关系,未来将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作为未来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清远应切忌盲目套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而需理性认识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不能盲目地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坐等EKC曲线拐点的到来。清远应进一步加大政府的环境管制力度,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并参考发达地区的环境标准,完善环境标准体系,制定合理的环境准入门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理想
小猪存钱罐
捏彩泥
星期天游东湖山公园
下雪了
暑假中的一件事
感恩我的妈妈
帮妈妈玩QQ农场
我爱吃水果
我家的小狗
上学迟到了
真不该可怜它!!!
我最爱画画
我最喜欢的一个卡通人物
老虎肚子饿
基于就业导向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试论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几点思考
浅论当代美国政治性课程话语对我国课程建设的启示
试论BBS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试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就业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下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分析
浅谈就业导向下高职文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再认识
关于就业导向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浅析就业导向的艺术生创意、创新和创业教育
浅析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及创新思维的几个原则
浅谈就业导向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探析
浅谈“以就业为导向”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试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分析
浅论强化就业导向,促进实用软件人才培养
欠发达地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研究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实录
“纵然我是一支芦苇”──记舒婷
鼓浪屿上的舒婷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有关资料
巧用意象,思沉情深──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鉴赏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实录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朗读指导
舒婷与“新诗潮”
关于舒婷
舒婷与“朦胧诗”
关于诗歌的常识
朦胧诗简介
世纪末的诗歌“口香糖”──舒婷批判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反思
《我用残损的手掌》的第二次课堂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