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09
四川荣昌夏布:Sichuan Rongchang Summer Cloth
苎麻是一种原产自中国的天然植物纤维,有近6000年的历史,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纤维之一,被称为“中国草”(China Grass)。苎麻是植物纤维中长度最长、最有光泽的纤维,其优良品质甚可媲美真丝。在先秦时,已被用于制作各类服饰与家纺织品,包括深衣、朝服、巾帽、帘帐等,3000年间未有中断,一直使用到近代,停滞于上世纪30年代,西方洋纱及人造纤维进入中国市场。
夏布是一种以苎麻为主要原料,经绩成麻线,手工编织而成的精细平纹布,幅宽在45-60厘米之间。夏布产地主要在长江中游各省。这次展览使用的夏布来自四川荣昌,汉代称作"蜀布",唐宋两代用作贡品,生产规模并不大。后随着客家人迁入荣昌,他们带来的织布技术与当地原有的织造技术相融合,显著提升了荣昌夏布的产量和质量,使其在清代康熙后期形成产业,畅销省外,远至朝鲜、日本和南洋等地。光绪年间《荣昌县志》对当地风俗的记载只有一句话,“耕织营生,俗尚俭朴。”以织造夏布为生计的地方,民风崇尚俭朴,古人常言“布道布道”,布的确载道。
苎麻通常在每年春、秋季各摘采一次,工艺流程主要为打麻、绩麻、浆纱、织布、漂染五大工序。苎麻纤维上的胶质很难被除去。直到唐代,随着渍麻水平的演进,发展出了与现代炼麻工艺中的精练工艺大体相同的灰治法,使布面能更好的脱胶,制成更精细的白布,粗糙挺括的苎麻布这才慢慢的演变成了轻薄有韧度的夏布。荣昌夏布脱胶方法略不同于灰治法,是用濑溪河水做媒介,把原色夏布用石灰水加碱蒸煮后,置于河中反复漂洗,晾于河滩,半浸半晒,利用日光中的紫外线进行化学反应产生臭氧,对纤维中的杂质和色素进行氧化,从而在精练脱胶的同时,又起到漂白的作用,俗称“日光漂”。这样做,既没有破坏苎麻原有的天然纤维结构,又能使苎麻纱线细如蚕丝,织出轻薄如羽的衣物。湖南浏阳河水域的苎麻纤维也是用同样方式脱胶漂白,所产夏布品质也极高。
织夏布的能手,大多都是中老年人,他们从十几岁开始练习绉纱线,手上功夫经日积月累的重复练习与磨砺,才能达到编织夏布的要求。织造工作又苦既累,报酬也少,愿意从事此行当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现今的手工夏布,仅在江西、湖南、重庆、四川等少数地区有产。为保护这项传统纺织技艺,2008年,以荣昌为展示基地的“夏布织造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们班的“四大天王”
- 赵伊航同志的面面观
- 我的同桌
- 我的妈妈
- 小马虎
- 意网情深
- 不一样的我
- 这就是我
- 我的小伙伴
- 爱哭的男孩
- “小皇帝出游记”
- 一团炽热的火
- 美在内心
- 我家的侦探
- 小刁妹
- 微缩视频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
- 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自身优势
- 浅谈独立院校的创新教育
- 浅谈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 大学英语教学中汉英翻译策略探析
- 浅析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的趋势
- 浅谈师范院校公共心理学课程改革
- 浅议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责任
- 探索分析辅导员思政工作对毕业生就业影响
-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
- 如何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果
-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浅谈
- 浅谈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 浅谈智能手机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 高职院校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调查报告
- 《小池》诗文
- 《小池》问题探讨
- 《失踪的森林王国》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失踪的森林王国》教学设计
- 《失踪的森林王国》教学设计
- 《小池》教学实录
-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 《失踪的森林王国》教学设计
- 《植物之间的“爱”和“恨”》教学设计
- 《失踪的森林王国》教学设计
- 《小池》教学设计
- 《失踪的森林王国》课文
- 《小池》教材理解
- 《失踪的森林王国》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