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3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三
一、学习目标:
1 、学习11 个生字,认识“虫、目”两个偏旁,通过朗读理解生字、词。
2 、知道四种动物爪( 蹄) 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
知道四种动物爪( 蹄) 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三、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准备:
1 、课件。
2 、引导学生课前了解关于动物脚印的形状以及爱冬眠的动物。
五、学习过程:
1 、揭示课题
(1) 看雪后景色( 录像) ,配上雪后景色描写的短文朗读,给学生语言材料予以积累。
(2) 今天,我们就到课文中去看看,下雪后,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
2 、学生自学
(1)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按要求自学。
A. 放声朗读、运用拼音、询求帮助、猜等方式克服生字的困难,读通课文。
B. 圈出你不了解的地方。
(2) 汇报自学情况
自学检查:
A. 指名朗读,请其他同学点出他没读准的音。
B. 请另一学生帮助纠正读音。
C.“怎么”的“么”读轻声,怎是平舌音。
(3) 纠音后再次朗读,准备提问。
二、提出问题
1 、学生提问,教师板问题,随后进行梳理。
2 、师生讨论选一个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为什么说小画家们画画不用颜料不用笔。反复朗读。
三、探究问题
1、理解课文部分,根据课堂实际,分板块灵活处理,随机解决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不用颜料和笔呢?”
“什么是冬眠?哪些动物也会冬眠?”
2 、根据学生的提问,先请学生小组内讨论。
3 、第一个问题通过反复读,引导学生得出哪些画其实指的就是脚印。第2 、3 个问题,有条件的可以通过看录像来补充学生的知识。
四、解决问题
感情朗读。( 采用诵读、领读、轮读、边读边欣赏、边读边表演、小组读等多种方式进行读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五、拓展延伸:
1 、除了课文中的四种小动物,还会有谁也会来雪地里画画呢?
2 、你能学学课文,也来编一首儿歌吗?提示:
-----画----- -----画----- -----画-----
3、作品展示。
六、总结
在神奇的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神奇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发现,只要我们认真观察,思考,一定会有许多的收获。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圆
- 我长大了
- 可爱的小狗
- 教训
- 校服
- 小鸡点点
- 秋游登山
- 朋友真情_读《我飞了》有感
- 爸爸,我想对你说
- my family (我的家庭)
- 可爱的小狗
- 感恩母亲
- 小鸡
- 哥哥
- 给中国奥运健儿的一封信
- 侵权责任、损害赔偿责任与知识产权保护(4)法学理论论文(1)
- 我国高技术产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14)法学理论论文(1)
- 反垄断法中的相关市场(2)法学理论论文(1)
- 论量刑建议权的生命基础(3)法学理论论文(1)
- 自由心证主义的现代意义(2)法学理论论文(1)
- 论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上)(2)法学理论论文(1)
- 认识与谬误
- 侵权责任、损害赔偿责任与知识产权保护(7)法学理论论文(1)
- 自由心证主义的现代意义(4)法学理论论文(1)
- 论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上)(12)法学理论论文(1)
- 我国高技术产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8)法学理论论文(1)
- 日本国际法基本文献综述(4)法学理论论文(1)
- 反垄断法中的相关市场(6)法学理论论文(1)
- 论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下)(5)法学理论论文(1)
- 反垄断法中的相关市场法学理论论文(1)
- 《颐和园》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
-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 《颐和园》教学设计6
- 《颐和园》教学设计2
- 《颐和园》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 《颐和园》教学设计15第二课时
- 《颐和园》教学设计8
- 《颐和园》教学设计1
- 《颐和园》教学设计7
- 《颐和园》教学设计15第一课时
- 《颐和园》教学设计15第三课时
- 《颐和园》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 《颐和园》教学设计9
-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 《颐和园》快乐练习:达标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