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04
《画》教学设计之三
一、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5个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部首。
三、教具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挂图。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平时我们看了许多画,今天请同学们仔细地来看一幅图,看看这幅画画面上画了些什么?(用红笔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
2、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 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 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 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 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来看看。
二、创设情境、补充诗句。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远看有色。)
2、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近听无声。)
3、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为什么它还开着?
(板书:春去还在。)
4、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三、齐读诗句,板书课题。
1、齐读诗句。
2、给诗加上题目。
3、弄清题目与诗句的关系。(谜底谜面)
四、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找出生字并划上线,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
4、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五、齐读课文,试着背诵。
1、齐读课文。
2、试着背诵。(以最先用红笔板书的“山、水、花、鸟”四个字为线索来背。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课文。
2、找搭当背诗句,说诗意。(一人背一人说)
二、自学生字。
1、学习新的偏旁。
2、读课文,划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
3、分析字形。(说说你是怎么记的)
(1) “画”半包围结构。上面是“一”,下面中间是“田”,外面是“”。组词:画画,图画、画笔。
(2) 色:上下结构,上面是“”,下面是“巴”。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等。
(3) 听:左右结构,左边是“口”,右边是“斤”。斤的笔顺是:
(4) 无:无一天,“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天”第四笔是“”。
(5) 春:上下结构,上部是“”,下面是“日”,组词:春天、春色、春光。
(6) 人:“人”可以与“八”比较。“人”撇笔长即捺笔低于起笔。
4、巩固生字。
(1) 抽读卡片。
(2) 口头组词。
5、指导写字。
板书设计:
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夏令营的告别会
- 我真的长大了
- 妈妈动手术
- 海底城冒险记
- 我们的家园
- 电脑给我带来的快乐
- 初当消防员
- 第一次下厨房
- 五子棋大赛
- 第一次骑两轮车
- 小白猪搬家
- 与外教零距离接触
- “盲人”赶“鸭子”
- 滑冰小分队
- “报复”
- 无损检测技术论文
- 基于ARM芯片的网络化电能表设计
- 教育数字视频的应用现状及制作原则
- 浅谈我国民商检察监督立法的法典化(1)论文
- 浅论商业贿赂和政府治理(1)论文
- 论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1)论文
- 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 基于RSS的信息服务系统设计和研究
- 谈商业代理行为之表见代理(1)论文
- 高压并联电力电容器所用主要原材料简介
- 谈建立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几点法律思考(1)论文
- 闪光焊机交流调压系统设计的总体方案
- 冷轧SISO板厚控制过程中轧辊偏心的重复控制
- 论驰名商标法律保护机制的完善(1)论文
- 电力电容器的介质
- 《老人与海鸥》教学展示 参考图片
- 《老人与海鸥》教学杂谈
- 《老人与海鸥》近义词反义词
- “海鸥老人”塑像铭刻人鸥深情
- 《老人与海鸥》读后感
- 爱之桥──读《老人与海鸥》有感
- 读《老人与海鸥》有感
-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 《老人与海鸥》相关链接
- 海港清洁工──海鸥
- 读《老人与海鸥》有感
- 《老人与海鸥》教学点滴
- 《老人与海鸥》教学案例
- 海鸥是人类的朋友
-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