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妈妈的账单》 趣闻故事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
从秦汉开始,我国就建立了多民族统一的大国,建成它并维护它要有两条保证。第一条,要保证对广土众民的大国高度集权的有效统治;第二条,要使生活在最基层的个体农民,安居乐业,从事生产。高度集中的政权与极端分散的农民双方要互相配合,减少对立,在统一的国家协调下,才能从事大规模跨地区的工业建设、文化建设,防止内战,抵御外患,救灾防灾。个体农民从中受到实惠,则天下太平。
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社会根据自然环境的合理选择。家庭是中国古代一家一户的基层生产组织,从而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小农生产的家庭对国家有纳税的义务,国家有保护小农的责任,
“国”与“家”的关系协调的好,则天下治,反之则乱。保证实现国家、君主有效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忠”;巩固基层社会秩序,增加乡党邻里和睦,父慈子孝的最高原则是“孝”。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细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较,孝比忠更基本。
《十三经》中的《孝经》把孝当作天经地义的最高准则。后来北宋的张载作《西铭》,在《孝经》的基础上,融忠孝为一体,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把伦理学、政治学、心性论、本体论组成一个完整的孝的体系。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价值观的共识,起了积极作用,功不可没。
“五四”以来,有些学者没有历史地对待孝这一社会现象和行为,出于反对封建思想的目的,把孝说成罪恶之源,是不对的,因为它不符合历史实际。
孝道是古代社会历史的产物,不能看作是古代圣人想出来专门限制家庭子女的桎梏。
古代农业社会,政府重道德伦理,体恤天下为人父母之心怀,所以有“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孝道贯穿始终,父母在世时要孝顺,亡故后亦不改变对父母的孝道,常思念父母的养育恩德,固有“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训条。子女刚出生时父母日夜守护,任劳任怨,真心切切,子女懂事后对父母要“晨昏定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体恤父母的用心良苦,所以有“天下无不是父母”。
进入现代社会,我国社会结构正在转型过程中,社会老龄化现象对孝道研究提出了新课题。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大量独生子女。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新型家庭一对夫妇要照顾两对父母,传统观念规定的某些孝道行为规范,今天有孝心的子女难以照办。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无论父母或者子女,家庭仍然起着安全港湾的作用。
今天对孝道的理解和诠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几千年来以家庭为基础培育起来的、深入到千家万户的传统观念,需要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再认识。这一课题关系社会长治久安,更关系到民族兴衰。只要群策群力,假以时日,深入研究,必有丰厚的成绩。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奥运漫游
- "一举惊人"的老鼠
- 中国卫生城市——舞钢之行
- 朋友的改变
- 我的表妹
- 星际飞车王
- 开学第一天
- “蚁”目寸光
- 芭比娃娃
- 一件难忘的事
- 竞选宣言
- 乌鸦喝水
- 小学生数学日记
- 鼓励
- 我该怎么办
- 论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之可行性(1)论文
- 谈构建中枢机场的初期价格营销战略(1)
- 农民权益保障视野下的我国土地征收制度重构(1)论文
- 谈《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制度(1)论文
- 中国两大白酒企业集团品牌战略的比较与分析(1)
- 论析司法谦抑及其在美国司法审查制度中的实践(1)论文
- 浅谈对学校内部管理行为的司法审查(1)论文
- 试析行政合理性司法审查刍议(1)论文
- 论我国物权法中设立居住权的必要性(1)论文
- 关于创新我国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1)论文
- 欧盟并购司法审查制度论析(1)论文
- 我国物业管理企业品牌创新策略分析(1)
- 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理性思考(1)论文
- 浅谈对侦查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1)论文
- 论析我国反补贴案件的司法审查制度(1)论文
- 《毛主席在花山》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
-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杂谈
-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建议
- 《毛主席在花山》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毛主席在花山》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 《毛主席在花山》课文
-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5
- 《毛主席在花山》词语
- 《毛主席在花山》句段赏析
- 《毛主席在花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毛主席在花山》词句解析
- 《毛主席在花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6
-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5
- 《毛主席在花山》快乐练习:达标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