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打电话》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设计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巧妙创设情境,注重双向互动,让学生在“演中说”“说中创”,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自主发展,大胆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日常生活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和交际表演,使学生学会打电话,掌握打电话的一般技巧,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3.能把话说清楚、说明白,学习说简短的话。学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教具准备
歌曲《打电话》录像、电话机多部。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歌曲导入
1.播放歌曲《打电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同学们喜欢《打电话》这首歌吗?我们来听一听。
2.设问引发学生回忆打电话的情景:你打过电话吗?给谁打的?当时是怎么打的?先想一想,然后小组内交流。
3.汇报交流,师生及时评议。注意指导学生明确几点:
(1)打电话要知道对方的电话号码。
(2)打电话要把话说清楚,说明白,说话要简短,要有礼貌。
(3)拨号后,如果听到“嘟、嘟、嘟”短促的“忙音”时,说明对方电话占线,要稍等再打。
二、创设情境,分层训练
1.创设情境。同学们,老师下午要上一节写话课,需要一个漂亮的洋娃娃玩具,我们学校的王老师家里就有一个,我想给他打个电话,让他下午把洋娃娃带来。我想请同学们帮帮忙,谁说得好,下课后就让谁去给王老师打电话,好不好?
王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6611358(板书),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该怎么打电话。
2.个人准备。要求学生把要说的事想清楚,要说的话想明白,注意使用“您好”“请问”“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
3.相互交流。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改正、补充,进一步明确打电话的程序和说话的内容。教师巡视指导。
4.组对练习。学生自由组对,分角色(学生和王老师)练习打电话。注意:学生互换角色练习;教师参与,适时指导,充分练习;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汇报表演。
5.汇报表演。各组代表依次上台汇报表演,师生及时评议指导,评选优秀小组。
6.创新表演。设想打电话时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进行创新表演,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及交际的灵活性,老师结合实际及时指导评议。
(1)王老师在家,接听人不是王老师。
(2)王老师不在家,需转告。
(3)直接接听电话,可玩具不在家。
(4)电话没人接。借此启发学生想想、说说还有没有其他解决办法。
7.老师小结。
三、联系生活,拓展深化
1.看录像,提要求。遇到这些事情该怎样打电话?注意拨打的电话号码及该说些什么?(播放录像,展现“病人急救”“火灾险情”“交通事故”等场面。)
2.小组讨论交流。任选一种或几种场面,分别练习表演。
3.小组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4.教师总结。
【评析】
1.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地体现。设计者“以人为本”“目中有生”,始终把学生当作口语交际学习的主人,训练的主体,积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安排时间,搭建舞台,提供表现机会。
2.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设计者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积极营造共同学习、探索、研究、提高的环境氛围,充分利用对话式、交互式等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交往中学会尊重,学会沟通,学会互助,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注重创新学习。在创设情境,学会最基本的打电话训练任务后,教师又设计了打电话时可能出现的四种不同的情况,其目的是设置对话障碍,加大口语交际难度,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会多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口语交际的灵活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妈妈不见了
- 樟树
- 北京,加油
- 棕树
- 大街的夜晚
- 我是智慧宝宝
- 老鹰捉小鸡
- 拿成绩单
- 桂花树
- 投篮大比拼
- 读书
- 看望爷爷和奶奶
- 怕死老鼠的小猫
- 我的妈妈
- 梦游太空
- 泛长三角背景下安徽省的金融动态分析
- 教师工作满意度形成的心理机制研究
- 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设经验和发展对策
- 电子商务下支付的风险分析
- 浅论公安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辩证关系谈
-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浅析
- 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现时代作用
- 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以联想为例谈中国IT行业的国际化
-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与提高对策
- 关于当前我国远程职业教育现状的思考
- 国有商业银行低效的原因及对策
- 体育保守项目学校体育教员自发性认得调查
- 基于制度视角的山东省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实证研究
- 中国要不要融入世界经济?
-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案
- 《太阳》教学设计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 《太阳》教学纪实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 《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
- 《太阳》教案设计
- 《自己去吧》教学片断及反思
- 《两只鸟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小小的船》教案
- 《雪孩子》教学设计
- 《打电话》教学设计
- 《王二小》教学设计
-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