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七颗钻石》作者简介及主要作品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全名列夫·尼姑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的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着《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炉火纯青。
19世纪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1881)。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最有力的一部着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着之一。
托尔斯泰非常关心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他亲自撰写了《启蒙读本》(1871~1872),旨在教育俄国“整整两代的孩子”--“不管沙皇的孩子还是农民的孩子”。这部书共包括373篇作品,其中有很多经过改编的民间故事,语言简洁、明确、生动,富于艺术性。课文《七颗钻石》就是其中的一篇。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相关作品介绍:
《战争与和平》问世至今,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卷帙浩繁的巨着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领域,历史,战争,人间一切惨剧,各种情欲,人生各个阶段,从婴儿降临人间的啼声到气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后迸发,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欢乐和痛苦,各种可能的内心思绪,从窃取自己同伴的钱币的小偷的感觉,到英雄主义的最崇高的冲动和领悟透彻的沉思--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作者对生活的大面积涵盖和整体把握,对个别现象与事物整体、个人命运与周围世界的内在联系的充分揭示,使这部小说具有极大的思想和艺术容量。这是托尔斯泰创作的第一部卷秩浩繁的长篇小说。作者把战争与和平,前线与后方、国内与国外、军队与社会、上层与下层连结起来,既全面反映了时代风貌,又为各式各样的典型人物创造了极广阔的典型环境。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形象既复杂又丰满,常用对比的艺术方法来表述,体裁在俄国文学史上是一种创新,也超越了欧洲长篇小说的传统规范。
《安娜·卡列尼娜》在列夫·托尔斯泰的所有作品中,是写得最好的。《战争与和平》也许更波澜壮阔、更雄伟、更有气势,但它不如《安娜·卡列尼娜》那么纯粹、那么完美。顺便说一句,列夫·托尔斯泰并不是一个出色的文体家,但他的文体的精美与和谐无与伦比,这并非来自作者对小说修辞、技巧、叙述方式的刻意追求,而仅仅源于艺术上的直觉。
在《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中,列夫·托尔斯泰塑造了许多在文学史上光芒四射的人物:安娜、渥伦斯基、吉提、列文、卡列宁、奥布浪斯基公爵……在这些人物中,唯一一个在生活中左右逢源,带有点喜剧色彩的就是奥布浪斯基公爵,其他的人物无不与死亡主题有关。如果我们简单地归纳一下,这部作品主要写了两个故事:其一,是安娜与渥伦斯基从相识、热恋到毁灭的过程,以及围绕这一进程的所有社会关系的纠葛,其二是列文的故事以及他在宗教意义上的展开个人思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乌龟
- 读《爱因斯坦》有感
- 小水滴和大海
- 选班委干部
- 欢欢安息吧
- 《我爱我的祖国》读后感
- 开学了
- 美好的秋天
- 洗风扇
- 摩尔庄园,快乐童年
- 快乐的一天
- 《开学了》观后感
- 开学了
- 看日食
- 新学期计划
- 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 浅谈“营改增”对铁路运输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 企业集团会计集中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现行监狱财务会计制度存在的弊端及措施
-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财产保险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 完善企业财务内控机制的相应策略解析
- 解析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
- 浅谈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
- 浅谈价值链角度下的制造企业成本控制
- 化工行业上市公司预算管理分析
- 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
- 探究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整合
- 产业结构演变进程的国际比较分析
- 《逍遥游》教学设计之六
- 《滕王阁序》教学案例分析
- 《陈情表》原文和译文
- 《逍遥游》原文和译文
- 论庄子《逍遥游》的意义及境界
- 《逍遥游》知识概要
- 《陈情表》教学设计之四
- 《逍遥游》教学设计之五
- 《陈情表》教学设计之三
- 王勃《滕王阁序》诗词鉴赏
-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之六
- 《滕王阁序》原文和译文
- 《陈情表》教学设计之五
- 《陈情表》文言知识归纳
- 《陈情表》教学设计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