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准备教具:生字卡片、挂图、录音
教学过程:共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同上
2.学会七个生字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b.学生动脑筋猜
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讲读第一、二行
(二)讲读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4.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七、作业: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指导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2.课堂作业本第一题
3.形近字比较,组词
远()近()京()声()
运()听()惊()色()
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
a.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b.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
三、作业指导
1.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默写课文/有色,近听/水/无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狗
- 买菜
- 买菜
- 我和父母去买菜
- 买菜
- 买菜
- 买菜
- 去小菜场买菜
- “幸福鸟”
- 快乐的时光
- 买菜
- 巧取花瓶
- 我买菜
- 一顿美餐
- 我与奥运同行
- 办公室秘书个人工作总结
- 区政府办公室秘书个人工作总结
- 2007考研后的个人总结
- 组织委员个人工作总结
- 2006年个人工作计划
- 银行2006年个人工作总结
- 幼儿园园长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 高速公路公司机电管理部经理个人年终总结
- 个人工作总结(教学)
- 2007年度校长个人工作总结
- 肩负新使命 再铸新辉煌--公司工作总结
- 2006年教师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 铁路检车员2006年年终个人工作总结
- 教师个人总结
- 2006年党员个人工作总结
- 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 对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的思考
- 分析“美学生活化,生活美学化”
- 简析高等数学中的数学结构与数学理解
- 当代西方信息技术中的美学理论
- 谈产品设计中的美学运用
- 对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现况探索
- 小学英语教学与素质教学综述
- 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渗透
- 美学原理在住宅区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 对1990年以来中国行政文化研究状况析论
- 分析西方美学中审丑的价值
- 论中国儒家自然审美观
- 小雨曲水寻梅
- 初中学生喜欢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的实证统计
- 剖析人物语言 洞察内心情感──评洪婵娟老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以境衬情 情境交融──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有感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片段及反思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市秀实践课感受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实录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杂谈
- 找准切入口 品读体会──评洪婵娟老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从洪婵娟老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堂上学到的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堂实录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实录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