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0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乌鸦喝水》讲述了一只乌鸦通过动“手”动脑喝到水的故事。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懂得动手动脑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思考和实践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其间,随机析字形,辨字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晴天,太阳当空照,上完体育课后,同学们有什么感觉,最想干什么?
学生回答。顺势让学生猜一猜,“喝、渴”字是什么偏旁,并要求学生说出理由。(这一过程,能够让学生轻松掌握“喝、渴”二字的字形与字义,并能够应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动物,它是什么呢?(出示乌鸦模型,板书乌鸦)看一看“乌”字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字字型相近?学生很快说出“鸟”。
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它。
3.教师:这只乌鸦啊,遇到了和我们同样的问题(出示第一幅挂图,要求学生看图),太阳天,乌鸦口渴,到处找水喝。(学生从图上不难看出,不远处的瓶子里有水,乌鸦可以去喝。)
教师:瓶子里有水,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大家说一说有什么发现?(观察图画学生能够发现,乌鸦喝水遇到了困难。)教师一边听学生讲一边演示,使困难一目了然。
4.教师:乌鸦喝不到水,怎么办呢?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二、动手做,动脑想
1.要求学生用准备好的石子、瓶子、水亲自动手试试,看看乌鸦怎样才能够喝到水。然后请同学上台演示并讲述乌鸦喝水的过程。
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体会“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要求学生仔细听,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
学生亲自动手做,能使乌鸦喝水的经过显而易见。这个活动使学生间接掌握了课文内容。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动手亲身实践的重要性。
2.教师:乌鸦想到的办法和同学们的办法一样吗?(出示第三幅图)那么,除了这个办法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呢?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科学探究的精神,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教学分两步进行:)
1.小组讨论。要求小组成员群策群力。看看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教师巡视,随机参与讨论。
2.全班交流,组织评议。
(要求各组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其他人认真听,并评议他们的办法行不行,为什么?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极其丰富,想出的办法会五花八门,但他们为了成功,往往会忽略当时的环境。经教师点拨,马上就会有学生反驳。这就激活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精神,使教学变成一场激烈的辩论。这样处理,旨在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的发散思维留出了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课堂延伸,拓展思维
1.教师:同学们都肯动脑筋,这场辩论太精彩了,那么这些办法中,谁的办法最好呢?(不仅要求学生想办法,还要求学生从中选优,优中选特)。
由此看,这是只怎样的乌鸦?你们学习了乌鸦喝水的故事以后打算怎样做呢?
(学生回答后,老师给予小结,以突出单元主题:手和脑,两件宝。)
2.要求学生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者朋友听。
四、齐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最后,全班同学整齐地朗读一遍课文。
(整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教学还综合运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用耳朵听,用眼睛看,动手做,动脑想。)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迷人的葫芦岛
- 我的梦想
- 为东北虎设计名片
- 小草
- 名字的来历
- 迷人的春天
- 我家的小院
- 秋天
- 秋天的小花园
- 我熟悉的一个人
- 吹气球比赛
- 我的文具盒
- 美丽的秋天
- 一次有趣的游戏
- 奇妙的声音
- 中低速磁浮列车供电系统研究
- 南京地铁地基黏土物理力学参数相关性试验研究
- 我国铁路货运代理业发展现状与出路
- 国内外城市轨道空通投资及经营模式比较
-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噪声预测模型研究
- 地铁隧道通风机房的典型布置
- 论音乐表演中的创造性
- 北京地铁黄庄车站施工期衬砌结构可靠性分析
- 地铁站乘客上下车效率因素影响分析
-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机制研究
- 对于背景音乐的发展前景探析
- 音乐美学问题的认识论述
- 天津站交通枢纽接地方案研究
- 地铁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地下结构新型防水材料应用技术
- 直线电机系统在重庆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初探
- 《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
- 《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设计
- 《我选我》教学设计
-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
-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清澈的湖水》教学设计
- 《一分钟》教学设计
-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
-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
-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