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15
《识画家乡(A、B案)》教学案例(二)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带大家去祖国各地参观好吗?注意边看边想一想,我们都去了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课件展示:各地风光图片)
2.谁来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你看到的景物美吗?指名答。
3.是啊,我们祖国各地真美啊!今天还有五人小朋友想告诉我们,他们从小生活的家乡更美。那这五个小朋友是谁呢?他们的家乡又在哪里呢?我们到书中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画家乡)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配乐范读文,学生看图欣赏(整体感受语言的美)
2.课文都介绍了谁的家乡,他们的家乡都在哪?
涛涛的家乡在──海边
山山的家乡在──山里
平平的家乡在──平原
青青的家乡在──草原
京京的家乡在──城市
三、精读课文,指导感悟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抓住美的景色,指导观赏。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景物?小朋友在做什么?你喜欢吗?
2.抓住美的语言,朗读感悟。
(1)请一名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看图欣赏,整体感受语言的美。
(2)再请一名学生示范朗读,学生划出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3)学生自由朗读,识生字。
图文结合认识生字“宽、虾、脚、拣、贝、壳”
数数有几句话,每句写的是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词句:
“那么……那么……”的句子,表达对大海的喜爱;
“一艘艘、装满”要重读,体现鱼虾的多。
3.看图介绍涛涛的家乡。
4.师生共同总结学习过程:看图──读文──看图解说。
(二)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
看图:这是谁的家乡?他的家乡在哪儿?有什么景物,他喜欢做什么?
读文:自由拼读──听同学朗读──找好词好句反复读──小组齐声表演读。
“那么……那么……”的句式,表达对家乡的喜爱;
解说: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解说图画。
(三)自由选择一段自学:
1.学生在第四、五、六段中选自己喜欢的一段自学。
2.自学汇报展示:
(1)抢认生字:原、奔、密、匹、市、楼
(2)解说员解说图画。
(3)表情朗读最喜欢的句子。
(4)自学相同段落的同学齐读整段。
3.完成口头练习。
_______________的家乡在_______________。他画的___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_,那个孩子_______________。
4.感情朗读。
四、游戏活动,巩固练习
(一)奇妙的口袋
准备:漂亮口袋一个,硬字卡若干(上面写出了本课的词语)
玩法:请学生伸手到口袋里摸字卡,念对了大家鼓掌,还允许再摸一次;不会或念错,换人。还可增加用该字组词的练习。
(二)比一比
四──匹下──虾贝—见现──宽
五、拓展活动,课外实践
(一)你的家乡在哪儿?你喜欢吗?画出来给大家看看吧?
(二)用几句话来说说自己的家乡。
板书设计
24画家乡
涛涛的家乡在──海边
山山家乡在──山里
平平的家乡在──平原
青青的家乡在──草原
京京的家乡在──城市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倒竖蜻蜓
- 金鱼
- 秋天的校园
- 狗猫争食
- 唉,眼镜……
- 给2008奥运健儿的一封信
- 钓龙虾
- 让我们拥有一双明眸
- 开阔的胸襟
- 爷爷学讲普通话
- 妈妈学英语
- 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
- 大雾
- 可怜的小猫
- 鸟儿的血泪诉说
-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电力管理中的重要问题-综合新能源论文(1)
- 石油,中国现代化的刚性需求-综合新能源论文(1)
-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综合新能源论文(1)
- 国有商业银行原何撤贷热电产业-综合新能源论文(1)
- 中国环境科技要着力突破九个关键领域-综合新能源论文(1)
- 农村水电史实与改革发展(之六)-综合新能源论文(1)
- 农村水电史实与改革发展(之五)-综合新能源论文(1)
- 能源法-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综合新能源论文
- 如何化解煤电之争的僵局-综合新能源论文(1)
- 替代燃油产业-综合新能源论文(1)
- 利用系统热惯性的热电联产电力调峰-综合新能源论文(1)
- 中国绿色竞争力与世界存在很大差距-综合新能源论文(1)
-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态势与2013年走势分析-综合新能源论文
- 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更快更好地发展-综合新能源论文(1)
- 陈清泰:转变增长方式中的政府作用-综合新能源论文(1)
- 《给予树》教学设计
-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建议
- 《好汉查理》教学设计
- 《好汉查理》教学设计
- 《给予树》参考资料
- 加强语言感悟 注重情感熏陶——《小摄影师》教学片断与评析
- 《给予树》教学设计
- 《好汉查理》教学设计
- 《槐乡的孩子》教学建议之一
-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建议
- 《给予树》教学设计
- 《爬天都峰》板书设计之一
- 《给予树》教学设计
- 《秋天的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险峻的天都峰——《爬天都峰》教材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