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02
兰兰过桥教学案例(二)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从古至今,各种桥可以说是分门别类,风格各异,谁能向大家说一说你见过什么桥?它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桥。
板书课题:32.兰兰过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兰兰过了什么样的桥?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1)画出文中生字,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想一想,兰兰过了哪几座桥?
3.检查读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学习情况。
(2)回答兰兰过了哪几座桥。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潜水桥、塑料桥。
三、细读课文,指导朗读,感悟语言
(一)师:让我们先过潜水桥。
1.请大家找到写“潜水桥”的段落,认真读一读。想一想这座桥与我们过的桥有什么不同?
2.再读读,像兰兰那样过这座桥,体会过桥的感受。
(二)检查自读情况
师:谁能说说这座桥与我们平时过的桥有什么不同?
1.学生汇报后,引导归纳“潜水桥”的特点。
(1)架在水面上(2)用玻璃砖制造(3)像一座长长的房子。
提问:为什么把潜水桥比作是长长的房子?(揣摩潜水桥长、高大、结实的特点)。
潜水桥还像什么?(鼓励学生说出不同见解)
2.师:说说你走过这座桥的感受好吗?
学生可以说书中兰兰的过桥感受,也可以说自己通过想象的感受。
四、指导写字
师:这座“潜水桥”我们已经走过了,现在我们把这座桥的生字学会好吗?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兰、梁、程、波、架、特、砖、各、带、坐、座
1.说一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交流识字方法)
2.指导书写:兰、各、坐、座、带
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和兰兰一同过了潜水桥,这节课我们走一走“塑料桥”好不好?
二、学习“塑料桥”这一部分
1.提示学习方法
师:上节课我们是怎样过“潜水桥”的?
(1)找出这座桥的特点。
(2)说出过桥的感受。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3.检查自学情况。
(1)学生汇报这座桥的特点,师总结板报书:轻巧、充气、便于携带。
(2)说出走在上面的感受。
4.我们已经走过了两座神奇的桥,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想一想:未来的桥会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各抒己见后鼓励他们把想象中的桥画下来。
三、学习余下的生字
出示生字:划、采、薄、巧、稳、急
1.指导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
2.指导书写“急”。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祖国,您是我的骄傲
- 致校长的建议书
- 幸福
- 关注地球热爱环保
- 假如我会克隆,我要……
- 感谢童话
- 续写《皇帝的新装》
- 小区觅秋
- 那雨那车那人
- 孙悟空学外语
- 我爱秋天
- 我对作文的认识
- 走向世界的中国
- 我找到了旅游鞋除臭的方法
- 2006,我想……
-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 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原著教学问题分析
- 理论·实践·创新:试论马克思主义的三维审视
- 试析创新思维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
- 简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 浅谈高职教材管理思考与建议
- 试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新模式
- 对于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针对性有效性的思考
- 继续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浅论
- 浅谈当前高校古代文学教学误区举隅及反思
- 关于学习借签西方经济学理论要有科学态度
- 试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改尝试与效果评价
-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对“90后”大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
- 《杨修之死》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 《杨修之死》课堂实录
- 教学《杨修之死》的反思
-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 《杨修之死》教学把握三“美”
-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 《杨修之死》教学杂谈
- 《杨修之死》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 《杨修之死》教学中的情感效应
-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
- 要依据新课程标准进行语文教学──《杨修之死》的教学反思
-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 热爱生命 学会生存──《杨修之死》探究学习价值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