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04
小蝌蚪找妈妈(A、B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本课以感情朗读为基本任务。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
5.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
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识字、读书。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或挂图、生字卡、文中动物的头饰。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去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你知道它是谁吗?
(学生猜谜,开展讨论)
2.课件出示小蝌蚪和青蛙。
3.板书课题:34.小蝌蚪找妈妈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同学们知道小蝌蚪去哪找妈妈吗?怎么找的?找到了没有?(观看动画课件)
2.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
(1)巡视自读情况,发现学生读文中困难,及时解决。
(2)组织学生借助小组互助学习,达到初读的目的。
(3)汇报学习结果。
三、合作互助,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8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点字(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各组同学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
3.课件再次出现本课要认的“灰、迎、阿、姨、追、顶、披、鼓”8个生字,教师检查识字效果。
4.巩固识字,找朋友。
阝 辶 女 丁 扌 支 夷 可页
四、讨论交流,整体感知内容
1.学生看着图,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2.讨论交流: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五、学写生字培养习惯
1.出示要求会写的6个生字。
2.组织学生交流笔顺。
3.教师范写。(课文中没有口或带口字旁的字)
4.学生描写、临写。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第一次爱音乐
- 爱上莫文蔚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暗香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乘着音乐的翅膀
- 音乐的魅力
- 西部的歌声
- 伴着音乐一起飞翔
- 千金难求真性情
- 歌中情
- 欲速则不达
- 我和音乐
- 孔子办学
- 我喜欢音乐
- 论“需求层次理论”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 北京奥运会交通组织的经验
- 智能交通技术本土化问题讨论
- 试论平衡高师声乐专业学习中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 区域经济增长与物流业发展的关联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 地铁环控热负荷的分析
- 地铁车辆辅助逆变电源分析研究
- 津滨轻轨过渡段附加防水层防水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 谈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唐朝羁縻府州制及与南诏政权政治行政关系探析
- 从经济正义到政治正义:休谟与洛克财产权理论之比较
- 关于好理念通过制度才具现实性
- 对新世纪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的思考
- 香港西部铁路无碴轨道结构及减振降噪措施
- 一种简单的环网供电方案的研究
-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二
-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一
- 《小英雄雨来》整体阅读感知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写作指导
- 《小英雄雨来》考点练兵 阅读篇
- 《小英雄雨来》写作指导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训练素材
- 《小英雄雨来》范文习作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 《夜莺的歌声》范文习作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难点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目标
- 《小英雄雨来》考点练兵 积累篇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