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04
小蝌蚪找妈妈(A、B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本课以感情朗读为基本任务。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
5.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
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识字、读书。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或挂图、生字卡、文中动物的头饰。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去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你知道它是谁吗?
(学生猜谜,开展讨论)
2.课件出示小蝌蚪和青蛙。
3.板书课题:34.小蝌蚪找妈妈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同学们知道小蝌蚪去哪找妈妈吗?怎么找的?找到了没有?(观看动画课件)
2.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
(1)巡视自读情况,发现学生读文中困难,及时解决。
(2)组织学生借助小组互助学习,达到初读的目的。
(3)汇报学习结果。
三、合作互助,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8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点字(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各组同学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
3.课件再次出现本课要认的“灰、迎、阿、姨、追、顶、披、鼓”8个生字,教师检查识字效果。
4.巩固识字,找朋友。
阝 辶 女 丁 扌 支 夷 可页
四、讨论交流,整体感知内容
1.学生看着图,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2.讨论交流: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五、学写生字培养习惯
1.出示要求会写的6个生字。
2.组织学生交流笔顺。
3.教师范写。(课文中没有口或带口字旁的字)
4.学生描写、临写。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奥运梦
- 彩虹桥
- 蘑菇伞
- 彩虹桥
- 我想……我想……我还想……
- 我会变
- 梦见恐龙
- 我是一滴水
- 怪怪的梦
- 假如
- 未来的桥
- 读《我要做个好孩子》有感
- 饮水机的自白
- 我的奥运畅想
- 我是什么
- 隐性骶裂临床分析
- 鲁迅《野草》的艺术精神
- 试析从洛丽塔中看见的世界
- 全球化语境下胡适的白话文学观
- 关于汪晖时期读书杂志办刊理念探析
- 孤独的精魂—《雪》解读
- 试析李清照《声声慢》的多模态意义解读
- 关于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解读契诃夫苦恼
- 试析动画、电影、小说中奇幻风格未来发展的预测
- 标点符号在鲁迅作品中妙用之浅析
- 试析劳伦斯的救世主情结
- 小说《我们》的叙事学分析
- 试论二十世纪以来王恽研究
- 试析荒原蚁丘中钦努阿.阿契贝的女性意识
- 浅析《杜子春》的人间向往
- 美在古诗教学── 听范莉萍老师上《古诗》有感
- 《荷花》课文题解
- 荷花生日
- 《荷花》课文中心
- 叶圣陶简介
- 《荷花》语言积累
- 荷花之谜
- 为什么荷花会吹出笛声?
- 荷花简介
- 《荷花》语言感悟
- 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古诗两首》的教学片段
- 走进春的世界──《古诗两首》教学后记
- 《荷花》学习指导
- 七次执教《春日》之反思
- 吟诗作画话唐诗──古诗《咏柳》的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