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一个“慌”字教《司马光》
翻新时间:2023-07-09
抓住一个“慌”字教《司马光》
苏教版第22课《司马光》,课文写的是司马光急中生智,举石砸缸,救出小朋友的故事。在教学中,我抓住“慌”字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取得了牵一字而动全篇的教学效果。
一、“慌”中见险情
课文一开始就交代“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盛满了水”,有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那么别的小朋友们都怎样了?学生们一个个也都紧张起来,异口同声地回答: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接着我又问:别的小朋友为什么都慌了?学生们不难理解,是因为缸里的水会把那个小朋友淹死的。至此,学生们已经明白:险情发生了。
二、“慌”中树形象
险情发生了,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这时,我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读边思考:别的小朋友“慌”成了什么样子了?学生回答: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还有的……至此,学生凭借这一具体的语言环境,比较深切地理解了“慌”字的意思。之后,我又让学生边看图边细读课文的第5小节,接着问:别的小朋友都慌了,那么司马光又是怎样的呢?学生们大声回答:司马光没有慌,紧接我又进一步让学生讨论:司马光为什么没有慌?他想出了什么办法?至此,司马光在险情面前沉着善于动脑的形象,就显现了。
三、“慌”中悟中心。
在学生们已经大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提问:别的小朋友在险情面前都慌了,而司马光没有慌,他在想办法,并且想到了用石头砸缸的办法,那时候只有这个办法才能救那个小朋友,是不是这样呢?这时,学生们就议论开了。有的说:跑去找大人来不及了;有的说,把水倒出来可以救人;有的说:缸大,他们力气小,水倒不掉。至此,同学们明白了,此时最好的办法,只有用石头砸缸,缸破水流,人才能得救。同时也进一步知道了,司马光遇事不慌,善于动脑,是个勇敢、聪明的孩子,从而领会了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我
- 我的同学
- 可爱的小乌龟
- 我的梦
- 秋天
- 我的任务
- 我想
- 纸船中的小奥秘
- 我
- 我的烦恼
- 无题
- 小可
- 洗碗
- 聪明的小车手
- 我当升旗手
- 声乐艺术中的文学语言
- 对声乐表演的听众意识阐述
- 论如何让音乐课堂活起来
- 情景模拟法的作用综述
- 谈二胡演奏技能的改革
- 在歌曲教学中发挥听的作用
- 国内地方交响乐团体制探索
- 地铁新型分区防水技术探讨
- 关于降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的方法研究
- 激励性原则在音乐教学的运用
- 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控制
- 谈小学音乐的情感教学
- 地铁施工中的轨道运输组织
- 论音乐教育与养成教育
- 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探索与思考(1)
- 《数星星的孩子》教案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案
- 《葡萄沟》教案
- 《美丽的小路》教案
- 《打电话》教案
- 《称象》教学实录及点评教案
-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案
- 《翠鸟》教案设计
- 《夏夜多美》教案
-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 《司马光》教案
- 《坐井观天》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教案
- 《北京》课堂实录片断点评教案
- 《索溪峪的“野”》教案
- 《蜜蜂引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