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一、设计说明
本教学设计遵循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以读为主线,由“初读”到“细读”到“精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朗读、表达中感悟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在教学方法上,试图采用“扶”与“放”相结合,再辅以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读,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自主、合作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里始终处于积级主动的学习状态。通过“求异、创新”及“课外练习”收集有关桥的图片、文字,举办拓展活动——展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
(一)创设请境,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桥是什么样子的?动笔画一画好吗?
投影仪演示学生画的桥:说一说,议一议。
2过渡:从古到今,桥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多媒体课件演示桥的发展:木桥—石桥—公路桥—公路、铁路两用桥—立交桥。)
3揭示课题,读题。(看教师写课题,注意“桥”字的规范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读课文。
①借助拼音,自读课文2—3遍。
②用“○”圈出本课中需掌握的字,用“—”标出本课需认识的字,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③思考:爷爷带兰兰过了几座桥?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的样子。
2检查识字和读书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1—4自然段。
①齐读课文1—4自然段。
②看图体会,分组讨论。
这座桥叫什么桥?它架在什么地方?是用什么材料造的?在桥上可以看见什么?
③小结:多奇妙呀!桥居然架在水中。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吧!
(多媒体课件演示:遇河—进桥洞——桥中观看游鱼、行船。)
2学习课文5—7自然段。
①自由读课文5—7自然段。
②引发质疑:你能从课文这几段中知道些什么?
(明确:桥的材料,使用方法、特点。)
③小组合作讨论、解答疑难问题。交流学习体会。
④讨论:这座桥与我们平时玩的什么东西很相似?你能给它起个更贴切的名字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桥的使用过程。
⑤小结:多有趣的桥呀!我们再来看一看它是怎么变化的吧!
(多媒体课件演示:遇小河——给管子打气——过桥——放气、叠收)
3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
齐读。理解词语:“变魔术”“专家”。
(四)再读课文,求异创新
1齐读全文,讨论:兰兰的爸爸为什么能成为桥梁专家?
2小结:兰兰的爷爷就是因为有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再加上他多动脑、勤思考,成为了著名的桥梁专家。生活中我们还需要什么样的桥?
(五)课外练习,拓展思维
1收集一些关于桥的文字与图片,办一个“桥的演变”的展览。
2设计一个新颖而又实用的桥,画在纸上。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家乡
- 庐山
- 美丽的龙角山
- 春
- 雷雨
- 收获
- 四季“转换器”
- 春天的舞曲
- 替大自然呐喊
- 怀旧西关情
- 家乡之美
- 家乡的龙亭湖
- 美丽的朝阳公园
- 美丽的春天
- 南滨之夜
- 探讨城市环境中超越无障碍的通用设计
- 《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探讨
- 在声乐教学表象的背后
- 由辩诉交易联想法律工作的调解作用
- 苗农们的领路人
- 浅谈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艺术魅力
- 欢迎来到奇幻喵世界
- 浅谈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方法及制约因素
- 平面艺术设计与绘画的关系探究
- 三十年回眸(二)
- 皖兰:保护与开发并行
- 浅析月份牌风格广告之超级整理术
-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的艺术特色与发展
- 肖邦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征与演奏处理
- 喵酱?的?下午茶时光
- 疑惑于《大作家的小老师》
- 《寓言两则》教学反思
- 在对话中埋下法制的种子
- 浅谈阅读教学中需要重视的几个方面——从《槐乡五月》的两次施教说起
-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反思
- 真诚地尊重学生,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 《赶海》教学反思二
- 教学欣赏薛法根老师“导”的艺术
- 《狼和鹿》教学反思三
-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
- 《狼和鹿》教学反思一
- 大作家从小姑娘处得到了怎么样的教育?
- 《大作家的小老师》的“大”“小”思考
- 寓言的智慧是多元的
- 告诉,有时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