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8-11
《称象》随文识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⑴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⑵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随文认识12个生字。
重点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随文认识12个生字。
教学用具:多媒体生字卡片
一、导入:
出示一杆秤。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板书:秤)它是做什么的?(称东西的)噢,它是用来称东西重量的。秤是由秤盘、秤砣和秤杆组成的。怎么称才行呢?咱们来试一试称一称苹果。现在我知道了苹果的重量了,怎么样?秤杆平了。提起秤,指着秤杆问:“这叫什么来着?”板书“杆”仔细看看老师手中的秤,在认真观察一下“杆”字,你发现了什么?读秤杆。
它能称大象吗?(贴象的图片)古时候,就有人提出来要称大象的重量,到底是怎么称的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称象(板书:称)
二、初读课文,注意生字。
1、自由读课文。
(同学们读一读课文,注意带拼音的字,读准字音,看准字形。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一问同学和老师。)
2、用最快的速度数一数文章有几个自然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随文识字。
1、刚才同学们说不能称大象,为什么?
象很大,看看书,这头象有多大?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
过渡:这么大的象,你说有多重呀?(指着一名同学问。)你问一问;另一位官员。官员们在做什么?(议论)
2、出示:议论。什么叫议论?(讨论)刚才我们就是在议论。议论离不开语言,所以这两个字都有言字旁。
3、齐读议论
官员们又接着议论了。
4、指名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官员们在议论什么?
5、官员们首先想出了什么方法?(指名说)
拿着板书指名读:砍一棵树造一杆秤
老师在这里提醒一下,很早以前,人们用来砍树的斧头是用石头做的,所以“砍”字是石字旁。
这种方法行吗?
6、官员们又想出了什么办法?出示:宰割
啊?他们竟然要把人家辛辛苦苦,不远万里送来的大象“宰”了?还要用这么锋利的刀个“割”了。读
读完后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呀?
这种方法行吗?
7、谁想出办法来了?(曹冲)板书:曹冲
8、谁愿意把曹冲的方法读一下?(指名读)
9、看课件(咱们把曹冲称象的过程来看一看好不好?注意在看时,一定要用心去听,一会儿,老师让你来说)边看教师边叙述。(注意用:首先然后接着直到为止最后)
10、指名到前面叙述曹冲称象的过程。(教师适当给予指点)
11、曹冲真聪明,造不出大秤,可以用一艘大船来代替,船舷就相当于秤杆;不能宰大象,就用石头代替,他们想出了连大人都想不出来的方法,真了不起。我想咱们班的同学更聪明,观察一下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12、你们观察得真仔细,看一看,咱们黑板上还有哪两个字长得象?
注意“秤”和“称”这两个字的读音不同。读。
13、记住这个聪明的孩子,(曹冲)他想出了称象的好办法。咱们班有姓“曹”的吗?((预设:如果有就说:你一定也和曹冲一样聪明,同学们一定早认识这个“曹”字了是不是?如果没有就说,那今天咱们就来学一学这个“曹”字。跟老师读)
14、说到曹冲,希望你也要记住另一个名字——曹操,以后咱们会学到关于他的许多故事。
“操”字,咱们经常用,就是我们每天伸伸手,弯弯腰做的“早操”的“操”。
四、巩固识字,借助板书讲故事。
今天我们收获真不少,认识了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曹冲。下面,谁能借助老师的板书,把《称象》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指名复述课文。
五、文章升华、拓展。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小礼物了,想不想要?咦,怎么锁上了?怎么办?哎呀,还有拦路虎呢!我们开火车大声喊一喊它们。
出示儿歌。自由读。一齐拍手读。
儿歌内容:
曹操一日好心情,众人观象真高兴。
一个问题提出来,大象到底有多重?
砍树造杆大秤用,秤大没人提得动。
先宰再割分成块,活活大象要送命。
曹操有子叫曹冲,小小年纪很聪明。
议论声中站出来,我有注意大家听。
一艘大船停水中,大向稳稳站船中。
船舷上面刻记号,再换石头容易称。
石头多重象多重,智慧解题传美名。
我们立志学文化,中华少年出英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父亲
- 我爱石鼓
- 未来的衣服
- 美丽的白鹭湖
- 一件小事
- 自信,让我成功
- 没趣的双休日
- 新学期计划
- 让人生更辉煌
- 寒假生活感受作文
- 一则漫画的启示
- 挨打
- 一个爱吃的人
- 让膝盖座
- 奶奶,你偏心
- 音像资料使用规则
- 教师办公室电脑使用与管理的规定
- 鼓号室管理制度
- 小学公物采购和审批管理制度
- 简单的小学图书室管理制度
- 小学听课制度
- 小学音乐室管理制度
- 美术室管理制度
- 档案室安全管理制度
- 校计算机上机指导教师职责
- 小学教师办公室电脑管理制度
- 舞蹈房管理制度
- 教师阅览室管理制度
- 小学音乐室管理使用制度
- 队室管理制度
- 高三化学复习中必须注意的四个招数
- 化学新课程对学生的影响
- 化学教育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
- 借鉴西方经验 建立我国公共财政体系
- 英语文化动物词
-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比喻的影响及翻译
-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构想 (一)
- 文化背景知识和翻译
- 教学的生命在于探究
- 时政新词汇的翻译试析
- 国家职能观、财政职能及财政支出范围的理论选择
- 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探讨
- 我国财政的产生与财政的本质
- 环境执法要与时俱进(1)
- 初中化学新教材教改之我见
- 《松鼠》教学设计3
- 《松鼠》教材简说
- 《松鼠》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
- 《松鼠》教学设计6
- 《松鼠》词句解析
- 《松鼠》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 《松鼠》教学设计5
- 《松鼠》教学设计2
- 《新型玻璃》教学建议
- 《新型玻璃》教材简说
- 《新型玻璃》词句解析
- 《松鼠》教学建议
- 《松鼠》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2
- 《松鼠》教学设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