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19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1、或多媒体课件,有关青蛙的知识。
2、小蝌蚪、青蛙、鲤鱼、乌龟等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可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揭示新课,板课题:小蝌蚪找妈妈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自读课文
1、标出不认识的字。
2、读准字音。
四、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
1、课件展示生字。指名读,正音。
2、教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介绍记字的方法。
4、组词练习。
五、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
分段读课文,自己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结合图学习:
1、指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小蝌蚪的样子),理解“甩着”。
学生齐读这一段,体会蝌蚪的快活的心情。(可以加上动作)
2、读第2自然段,看图比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谁?结果怎样?
⑴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二幅图,比较后,说说几天后小蝌蚪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板书:长出两条后腿。
课件展示理解“迎上去”,用做动作的方式帮助理解。
分角色读。
⑵ 从鲤鱼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
(自己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
板书:四条腿 宽嘴巴。
3、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⑴ 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多媒体或做动作帮助理解“追上去”。
⑵ 交流:为什么小蝌蚪会错把乌龟当妈妈呢?
⑶ 分角色读。
六、小结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
二、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1、自读第4、5自然段。
讨论交流: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是什么样的?
2、小蝌蚪又有什么变化?
3、课件出示青蛙妈妈的话,结合课后“读读说说”的练习,用“已经”说话。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画出小蝌蚪最后变化的词句。
教师板书:尾巴消失 捉害虫。
5、小结: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也是青蛙生长变化的过程。
三、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字卡,检查识字情况。
1、出示“我会写”的字,学生读一读。
2、观察田字格里的字,想想该怎么写?
3、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辅导。
4、展示学生的书写,评议书写情况。
五、演一演
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课本剧《小蝌蚪找妈妈》。评出表演得好的小组予以奖励。
六、拓展学习(作业)
1、课后进一步了解有关青蛙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做保护青蛙的小卫士。
2、通过查找资料或网络资源,了解一种动物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以后在班上交流。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妈妈不在家的日子
- 大姨妈家的“黑妹”
- 丑小鸭
- 热闹的夜晚
- 听写
- 我最好的“朋友”
- 生活中的数学
- 观察日记
- 假如我有一对翅膀
- 最美的
- 给贵州小朋友的一封信
- 好心的水果们
- 梦中的未来世界
- 小猫过河
- 春游路上
- 一朵花的意义
- 热裤季性感秀腿正当时
- “妆”出清凉夏日
- 玩味夏日珠宝
- 健康生活节目早知道
- 赵学强 关于智慧的点滴
- 《解忧杂货店》何以解忧
- 明星辣妈的珠宝情结
- 本报评论员专栏
- 刘清扬 少女心不停歇
- 搭出防晒新时髦
- 晚餐能决定体重和寿命吗?
- 蛋糕烘培坊 认清品牌建设的价值
- 爸爸教会我的事
- 读懂地球“日记”
- 如何正确认识语文试题
- 高考语文命题的五大特点
-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卷二)
- 高考作文45年走了多远
- 高考改革的若干设想
- 2007年:命题作文的复兴
- 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析研究
- 摸不着门——01年高考语文唯一的热点
- 语文高考命题设计与考核能力要求(一):命题原则
- 全面理解学校教育评价的经常性原则
- 海南省2007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征求意见稿)
- 各地作文题主打“贴近牌”
- 2010届复习22-“词语选用”考点分析及解题技法
- 张鸣:标准答案化生存
- 高考作文该往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