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采用连环画形式,通过文学语言与多幅连环画面互相依附、互相补充、密切配合来塑造形象,叙述故事的发生、发展过程。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妈妈一起捉害虫,情节生动,富有童趣。再加上采用的是连环画的形式,所以学生应该有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小蝌蚪是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和喜爱的一种小动物。所以教学本课时,有条件的可以事先组织学生观察蝌蚪和青蛙,把朗读课文和观察生活结合起来,效果更好。学生虽然熟悉小蝌蚪,但对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却未必了解。而且,有可能对一些问题感到困惑,比如:小蝌蚪的尾巴是怎么不见的?小蝌蚪为什么和她妈妈长得不一样等等。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发现。
【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通过朗读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读书。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建议】
本课分为三大教学板块:
一、识字、写字
1、借助图画猜一猜。自己看图、尝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猜一猜,实在猜不出来的,做个记号。
2、借助小组学一学。小组里面一起想办法认识生字。互相读,互相听。
3、借助课文记一记。在读课文时随机识记生字。
⑴ 在展示小蝌蚪的图片时,通过观察蝌蚪的颜色记住“灰”;
⑵ 通过创设情境表演,辨别、记住“迎”和“追”。
⑶ 观察青蛙的图片或实物,识记“顶、披、鼓”。
4、结合语言环境写一写。
二、朗读感悟
1、读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读课文,想想:你知道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3、观察青蛙的图片,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通过做动作等形式帮助理解。
4、观察小蝌蚪的图片,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读出喜爱的语气。
5、看图观察:小蝴斟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6、找出相应的段落重点细读。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读一读;采用表演的形式,自编自演,在情境对话中进行朗读的指导:小蝌蚪有礼貌、有些关切、有些着急,鲤鱼亲切、热情,乌龟认真、和气。
三、实践活动
1、实地观察小蝌蚪和青蛙,或在家长的帮助下,抓几只小蝌蚪养一阵子,观察青蛙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2、通过上网、看书、请教等各种形式,查找关于青蛙是益虫、小蝌蚪尾巴消失之谜、蝌蚪的生活习性等资料,课间交流。
3、语言的积累活动。
⑴ 读一读,说一说。
碧绿的衣裳 碧绿的( ) 雪白的肚皮 雪白的( )
长长的尾巴 长长的( ) 大大的脑袋 大大的( )
⑵ 说出表示颜色的词。
⑶ 读读说说。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 )已经( )。
【本课设计特点】
1、读中感悟。
整堂课,始终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开展个性化阅读。让学生主动地去读,读懂意思;兴致勃勃地去读,读出情感。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质疑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始终是积极的。
2、演中理解。
一年级学生对表演特别感兴趣。通过“小蝌蚪找妈妈”过程的表演,学生不但了解了青蛙的变化过程,而且对语言文字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兴趣盎然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3、实践中积累。
教师和学生一起开发大量的教学资源,解除学生的困惑,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究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欢庆“六一”
- 21世纪我称象
- 有趣的小制作
- 皮老师
- 游黄山动物园
- 外婆看报
- 我的手抄报
- 游清颍公园
- 游美丽的吉首大学
- 古老、美丽的颐和园
- 广场的四季
- 我发现了
- 孙悟空回乡
- 橡皮擦的自述
- 葡萄牙之行
- 浅析金融危机下对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新思考
- 关于就业导向下的高职秘书口才课程改革
- 试论中职电工专业“226”模式初探
- 浅论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推进高职教学改革
- 浅谈突出就业导向 构建中职校园文化
- 试论以就业为导向提高职校专业课教学质量
- 关于高职院校和谐校园建设的主要目标与基本途径
-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若干思考
- 试论创建国家职业标准高职教学模式研究
- 试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 浅谈就业导向下的高职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探讨
- 关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于思考
- 浅谈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体系
- 关于“就业导向、校企合作”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关于就业导向下高等职业教育本体功能弱化问题的思考
- 鲁迅小说《社戏》的文化读解
- 绍兴社戏简介
- 绍兴:上演千年社戏
- 周海婴新作刊出鲁迅死因两代人难释于怀
- 关于《社戏》
- 《社戏》文本赏析
- 乌篷船·鉴湖社戏
- 朱安嫁鲁迅,幸耶不幸?
- 谈《故乡》、《社戏》的“母亲”形象
- 鲁讯的遗嘱
- “偷”字写出了神韵佳境
- 《社戏》原文删除部分
- 《社戏》的意味
- 《社戏》题解
- 《社戏》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