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兰兰过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兰兰过桥》是一篇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常识性课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新奇、美观的潜水桥和轻巧、实用的塑料桥,让我们了解了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设计理念】
本课时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争体现“三重” 的教学方式:重精读感悟、重语言训练、重自主探究。
【教学目标】
1、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精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两种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2、提供一定的句式,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3、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精读重点句,了解潜水桥和塑料桥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潜水桥和塑料桥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这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跟着兰兰去参观两座神奇的桥,好吗?
二、再读课文,梳理内容
1、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兰兰和爷爷过了哪几种桥?请你划出桥的名称。
2、指名回答。板书: 潜水桥、 塑料桥。
3、哪些自然段是写潜水桥?哪些自然段是写塑料桥?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检查复习了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内容。)
三、 自主合作,熟读课文
你最喜欢哪一种桥?请你选择写你喜欢的桥的内容读读,提示:
1、想想这座桥有什么特点,从哪儿读出的?可用笔划出有关的句子。
2、你能不能通过朗读把你对这座桥的喜爱表达出来?
3、组内选择相同内容的同学可在一起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此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学习的情境,渗透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四、精读感悟,汇报交流:
1、请选择潜水桥的同学说说你了解了它的什么特点,从哪儿读出的?
⑴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读相关的句子:
“原来是一座架在水里的桥,很像一幢长长的房子。”
“ 这种桥叫潜水桥,是用特别结实的玻璃砖造的。”
板书:在水里 结实 透明
⑵ 在这样一座玻璃房里,你会看到什么呢?引导学生看插图,说说自己看到的内容。
看到这美丽的水底景致,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指导读第四自然段,读出惊奇的心情。
⑶ 参观了潜水桥,你能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吗?
小黑板出示: 潜水桥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潜水桥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潜水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造的。
潜水桥是一座____________________的桥。
第四句话可引导学生把前三句话的内容有机地合在一起说,也可根据板书说。
(这样的训练目的首先是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潜水桥的特点,其次是培养学生说完整话、概括内容的能力,并突出了教学重点。这样精心的设计符合学生的特点,层次分明,扎实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3、选择塑料桥的同学汇报。
⑴ 你了解了塑料桥有什么特点?从哪儿读出的?
⑵ 由学生的汇报指导学生读相关的句子。并相机板书:
又薄又结实、轻巧、带着方便 。
⑶ 读了这些句子,你知道了什么?
⑷ 齐读5~9自然段。
⑸ 补充句子:
塑料桥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的。
塑料桥是一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桥。
(考虑到本篇课文内容比较长,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只要求读懂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能体会文章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情感就可以了。教学时要敢于大胆取舍,大胆创新,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了解潜水桥和塑料桥的特点至关重要。)
五、情感延伸,自主探究
1、参观了这两座神奇的桥,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汇报。
2、填空:
爷爷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爷爷真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引导学生说,比较“是”和“真是”的不同,然后指导读出对爷爷的敬佩之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向往。
3、同学们体会到了科学技术的神奇,感受到了科学家们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神奇的精神。那么将来的桥会是什么样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设计你最喜欢的桥,好吗?
(由爷爷会变魔术引出了科学技术的伟大,激发了学生的对科学的热爱。情境的设置,激发了学生想象、创作未来的桥的欲望。学生既可以在纸上画未来的桥,又可以在电脑设计未来的桥,还可以把自己设想的桥写成一段文字……总之,这一开放性的作业,更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激发学生课外探究的兴趣。)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有以下三点,我感觉效果较好:
1、自主合作学习课文内容。明确了目标,教师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读读划划有关的语句,同组同学交流、朗读。既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
2、抓住重点语句品读感悟。学生汇报自学结果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两种桥特点的语句品读、理解,既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又避免了在非重点语句上花费不必要的精力。学生学得轻松,目标完成得较好。
3、有层次地进行说话的训练。在学生反复品读重点词句,了解两种桥的特点后,设计的说话训练体现了层次性,降低了说话的难度。学生能根据刚读过的句子,很容易地把句子补充完整,并且有意识地渗透了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比较扎实地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My Favourite subject(我最喜欢的学科)
-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
-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 My favorite sport(我最喜欢的运动)
- 雪为题写一篇英语短文
- Health or Wealth
- A cry for Nature Conservation
- 城市最佳实践区
- flower survived
- 如果我是世博会的志愿者
- 中英语作文--My dream job
- 如何成为一个可爱的上海人
- 上海世博会
- 中英语作文--请假条
- The Shanghai World Expo(上海世博会)
- 浅议恶法亦法(1)论文
- 论环境法中的公众参与权(1)论文
- “嘉宝莉”油漆宜昌市场营销策划案(一)
- 家益超市促销策略分析及建议(一)
- 谈县级环境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论文
- 历史上的法律和法律的历史(1)论文
- 加强园林施工项目管理方法分析
- 哈特与法律实证主义(1)论文
-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
- 连云港阳光金宝贝早教中心营销推广策划方案
- 关于园林工程中排水工程技术探讨
- 关于全球化的格拉纳达宣言(1)论文
- 从环境心理与行为角度探讨园林中的路径设计
- 互动传媒《SOGO 校园》报创业营销策划书(一)
- 城市开放空间中的通用设计研究
- 《凡卡》整体阅读感知
- 《卖火柴的小女孩》考点练兵(一)积累篇
- 《卖火柴的小女孩》考点练兵(二)阅读篇
- 《凡卡》教学难点
- 《卖火柴的小女孩》随堂练习 巩固篇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难点
- 《凡卡》随堂练习 提高篇
- 《卖火柴的小女孩》随堂练习 提高篇
- 《凡卡》随堂练习 巩固篇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重点
- 《凡卡》教学重点
- 《凡卡》教案讲义(一)
- 《凡卡》教学目标
- 《卖火柴的小女孩》范文习作
- 《凡卡》重点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