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沉着机智。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3、通过朗读第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3、分别抄有第四、五两段课文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学习生字 :
这堂课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小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请学生读准”司“。告诉学生“司”是“司机”的“司”,在这里与“马”组成复姓。再请学生读准“光”的音。提示“光”的音。提示“光”的笔顺。学生完整地读课题。
二、过渡激趣,整体感知:
1、司马光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能写在课本里让我们大家学习呢?
2、听课文录音,注意良好的听读姿势、听读习惯的培养,特别要学生注意看清课文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3、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长句子。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留心听,听后互相评议。
三、突出重点,教学课文:
1、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现在很远很远了,课文第一段用了一个什么词表示?学习古时候”读准“时”。
2、有一回,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突然,发生了一件很危险的事,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自己学习二到六段。要求:仔细读课文,画出讲司马光表现的词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交流讨论。
⑴ 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谁来读二、三两段课文?其他人注意听有没有读出危险的感觉。
⑵ 别的小朋友年看到小伙伴掉进小缸,他们怎么样了?先指名回答,再读有关句子。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生字“都、慌、吓、哭、喊”,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吓、哭、都”的字形。
⑶ 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指名读第五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强调出司马光与别的孩子不同的地方。评议,练习朗读。
⑷ 结果怎样?
这里采用师生对读方式怎样?朗读最后一段。
4、司马光救出了小朋友,那时,他自己也还是个孩子,学习生字“孩”,注意“孩”是子字旁,写法与“子”不同,最后一笔是“提”。
启发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办法能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
学生可能想出以下办法:
⑴ 把小朋友拽出来;
⑵ 在缸里,拉他出来;
⑶ 把缸推倒等。
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们爱动脑筋,然后将方法进行比较:大家想的办法基本是让人离开水,但在当时情况下,缸太大,太重,喊人又来不及,司马光能及时想到用大石头砸破缸,使水流出,让水离开人。这个方法巧妙而实用,这与他遇事爱动脑筋是分不开的。
5、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齐读、指名读。
二、巩固生字词:
1、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
2、自己描生字,记字形,相互交流记字方法。
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字。
候:不要漏写第三笔“竖”。
孩:第三笔是“提”,右边要写紧凑。
都:指导双耳旁的写法,第一笔“横撇弯钩”,不要误写成2笔。
哭: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三、课后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2。
2、完成课后练习3。
先读读“块、快”,引导学生发现它们读音相同,右边字形相同,左边偏旁不同。了解“块”常指“土块、石块”,所以有“土”旁;“快”一般指速度高,走路、做事等用的时间短,也有“快要、将要”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自己填空,然后集体订正。
3、补充练习。
妈妈( )下班了。 这辆汽车开得真( )呀! 我有一( )橡皮。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春游
- 音乐会
- 做书签
- 青椒炒蛋
- 盲丐
- 我们是女生
- 惭愧
- 讨厌的蚊子
- 词语接龙
- 一次有趣的活动
- 想不到
- 雨中情
- 抓猫
- 我见到了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 第一次看海
- 浅谈基层央行信息技术审计
- 论国家实物储备的若干理论(1)-行政管理论文
- 探讨开发和利用英语学习中的非智力性因素
-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转变
- 清单计价对工程造价审计的影响分析
- 试析新课改教学中思想品德课堂教法的转变
- 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下工程审计的难点与对策分析
- 探讨提高政府效率:理论、困境与出路(1)-行政管理论文
- 建筑安装工程结算审计中的问题与对策
- 论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探索与挑战(1)-行政管理论文
- 浅谈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探讨
- 探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探析我国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行政管理论文
- 对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问题探讨(1)-行政管理论文
-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之渗透
-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