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小壁虎借到尾巴之后──《小壁虎借尾巴》教学案例
师:同学们,小壁虎没有尾巴多难看呀,它着急地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都──
生:没有借到。
师:它的心情怎样?
生:着急。
师:可它不肯放弃,瞧,(这时,一个学生插话:“这次它,找到尾巴了!”我下意识地看看他,他调皮地笑了。我接着讲。)这次它碰到了啄木鸟和小松鼠……小壁虎看见它俩,会怎么说呢?它俩又会怎么回答呢?请同学们学着课文的样子互相说一说、演一演。
(学生们开始互相讲起来。我注意到学生在讲“没有借到尾巴”的时候,都很没劲。那个插嘴的孩子更是没兴趣听了。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何不顺水推舟呢?)
师:老师有办法让小壁虎借到尾巴了。你们把课文的对话读得诚恳些,试试看。
(学生的眼睛亮起来了,认真地读起了课文。)
师:知道吗?你们的本事真大。帮助小壁虎用请求的语气深深打动了小鱼,它答应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啦。小壁虎带上小鱼的尾巴感觉怎么样呢?
生:它很开心,它终于有尾巴了。
生:它不开心的。这么大的鱼尾巴,它怎么用啊,壁虎不游泳的。
生:壁虎是褐色的,书上画的鱼是桔红色的,它们的尾巴不配。
师:是吗?你考虑得真周到,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小壁虎用不惯小鱼的尾巴,它对小鱼说──
生:“谢谢你,小鱼,尾巴还给你。”
师:小壁虎又朝前走去。老牛终于同意借给小壁虎尾巴了。你们看行吗?
生:(插嘴的孩子)老牛的尾巴太重了,小壁虎也不能用。
师:换成其他动物的尾巴呢?
生:也不行。
师:为什么?
生: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
师:说得真好。现在你们不需要为它担心了。看,小壁虎回到家里,妈妈笑着对他讲──
生:“傻孩子,你转过身来看看!”
师:小壁虎转身一看,高兴地叫起来──
生:“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
师:这是一条──
生:自己的尾巴。
生:适合自己的尾巴。
生:有自己用处的尾巴。……
师:是的,每种动物的尾巴都有自己的作用,小壁虎也不例外。
【反思】
这是一则活用教材的案例。案例中,老师体恤学生“不愿意让小壁虎失望”的纯真、善良的童心,机智地顺学而导──让小壁虎借到尾巴,从而解开了孩子心里的情感疙瘩,让教学得以顺畅地进行下去。但教者并不因教学内容的临时改变,而改变既定的教学目标,反而充分利用学生因此更加投入、高涨的学习热情,更有效地落实了本课的语言训练目标和情感认知目标,这是难能可贵的,充分体现了教者的教育智慧和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家庭趣事
- 忘不了那次被挨打
- 一块绿色橡皮
- 暑假里的一件事
- 身边的故事
- 记一次跳绳比赛
- 落选以后
- 板栗
- 推车
- 妞妞之死
- 班级乐事
- 我忘不了打碎碗的事
- 保姆的一天
- 快乐的野炊
- 游泳的感觉真好
- 新时期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道德文化
- 浅谈民族院校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
- 论德育的制度支持及其限度
- 市场经济与学校道德教育
- 创新企业文化 实现新的发展
-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西方道德文化的差异
-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 关于体育伦理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探议
- 关于蔡元培美育思想初探
- 袁嘉谷教育思想发微
- 寓德育于形式逻辑教学的模式初探
- 谈诚信教育与大学生主体人格塑造
- 关于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创新
- 关于汲取传统道德文化精华化解矛盾纠纷
- 拨动孩子心灵的琴弦——浅谈班主任对学生不良情绪的疏导
- 草地入党
- 《金色的鱼钩》课文导学
- 《金色的鱼钩》近义词反义词
- 《金色的鱼钩》中心思想
-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 《金色的鱼钩》重难点精析
-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 《金色的鱼钩》写作特点
- 读《金色的鱼钩》
- 《金色的鱼钩》难句剖析
- 让金色的鱼钩永放光芒
- 《金色的鱼钩》分段段意
- 《金色的鱼钩》学法提示
- 《金色的鱼钩》内容分析
- 《金色的鱼钩》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