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6
《看电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奇、换”等生字;会写“爸、全”等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重、难点】
读写生字;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猜谜语引入
1、出示谜语:
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
(电视)
2、自由猜谜。
3、交流课前的调查:
说说自己喜欢看什么电视,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出示读书建议。
2、适时引导学生质疑、解疑。
3、组织交流。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标自然段的序号,遇到不认识的自和不理解的地方划下来。
(2)、小组内互相请教,解决疑难。
4、全班交流:
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谁教会自己什么,小组内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三、自主识字 1、课件出示生字。
5、检查识记。
(1)、借助拼音自己读。
(2)、自愿试读,正音。
(3)、交流:
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4)、开火车认读。
四、再读课文
1、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韵律美。
2、自由练读。
3、个别读,评议:
生字念得准不准。
4、全班齐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引导学生找出规律。
2、指导写“家”。
(1)、交流生字特点、书写规律。
(2)、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认读生字卡片。
二、看图说话
课件出示插图:
这是谁的家?他家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交流讨论。
三、学习第一节
1、“奇妙”是什么意思?我家有什么奇妙的事呢?
2、指名朗读。
3、交流讨论。
四、学习第二、三、四节
1、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
我家有什么奇妙的事呢?
2、说话训练。
(1)、大声地读诗歌。
(2)、交流反馈。
(3)、小组讨论:
用“因为……所以……”说话。
五、学习第五节
1、读一读,想一想:
每个人的心中都装着什么?
2、自己朗读课文。
3、交流感受。
六、拓展阅读
1、从看电视这么小的事情中,我们感受到这一家浓浓的亲情,现在我们在来看一篇文章,看看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什么?
2、小组合作读课文。
3、把生字制成卡片考考好朋友,看谁认的字多。
4、全班交流感受。
七、布置作业
1、熟读两篇文章。
2、把自己积累的词语在电脑上打两遍。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做大饼
- 汗水换来的欢笑
- 不能这样做
- 我当“小职工”
- 汗水换来的欢笑
- 都是抢劫惹的祸
- 卖番薯
- 期末考试
- 第一次受表扬
- 拍卖会
- 第一次做饭
- 激动时刻
- 小时候的趣事
- 第一次骑自行车
- 我学会了感恩
- 现在于历史中上演(1)
- 理解人物和体现人物 (上)
- 浅论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 论析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的社会需求、发展现状及对策
- 试论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 世界电影中的东方元素
- 网络公证对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特殊意义(1)论文
- 不能为纪实而纪实——也看《望长城》
- 试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探究
- 戏曲电视剧审美(1)
- 中学德育课程改革的困境和对策探讨
- 浅谈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激励机制
- 跨世纪中国电影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眼光
- 论电视电影的艺术流变(1)
- 浅论地方普通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设想
- 各(gè)种(zhǒng)各样(yàng)的尾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
- 美丽的国旗
- 《比尾巴》课前准备题
- 儿歌
- 天安门前的升国旗仪式
- 升国旗的礼仪
- 《比尾巴》学法指导
- 苍蝇要尾巴
- 《比尾巴》教学资料
- 学校升国旗仪式参考
- 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
- 五星红旗简介
- 我是中国人
- 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是如何制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