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学法导引
翻新时间:2015-12-13
《在山的那边》学法导引
这是一首抒情诗。学习诗歌,必须了解诗的特点,即:①
思想感情强烈;②
联想想像丰富;③
形象意象鲜明;④
语言精炼,富有节奏感,多讲求押韵。
全诗以抒情的笔调通过写童年时的想望、困惑和成年后的感悟、信念,告诉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本文这种“告诉”并不是概念化的语言直白,也不是情感的直接抒发,而是借助于“山”和“海”这两个具有审美意义的形象来进行的。“山”,暗指现实的世界,它封闭、灰暗、压抑、落后,是要挣脱和超越的对象,是重重困难、道道难关;“海”暗指想象的世界,它开阔、光明、自由,是要竭力追求和实现的目标,是理想的境界。“山那边是海”把诗人对人生的感悟转化成了具体而实在的人生要不断追求的过程。
学习这首诗要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鲜明生动的形象及诗中所表述的思想感情。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小猴学艺
- 做好事
- 夏天的凤凰广场
- 夏天雨后的景色
- 检讨书
- 课间十分钟
- 这次轮滑真开心
- 可爱的动物
- 精彩的球赛
- 我爱杨梅
- 小白兔运南瓜
- 春 景
- 课间十分钟
- 知错就改的亮亮
- 帮助小鸟
-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9)法学理论论文(1)
- 多元化目的
-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4)法学理论论文(1)
-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8)法学理论论文(1)
- 物权法应当规定海域使用权制度法学理论论文(1)
- 辩诉交易中国化之契约观视角法学理论论文(1)
-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上)(7)法学理论论文(1)
-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上)(5)法学理论论文(1)
- 辩诉交易中国化之契约观视角(4)法学理论论文(1)
-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5)法学理论论文(1)
-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上)(4)法学理论论文(1)
- 关于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关系的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上)(8)法学理论论文(1)
- 网络媒体的自组织架构与法律规制法学理论论文(1)
-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3)法学理论论文(1)
-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2
-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2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3
-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
- 《称赞》教学设计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4
- 《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1
- 《玲玲的画》教学
- 《酸的和甜的》教案2
-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1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1
-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