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9-15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叙事性作品,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启示读者面对一个似乎无法解决的困难该怎么办。作者回忆的是童年生活,足以唤起读者的生活经验,启发读者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凡事要想一想其中包含一个什么道理,悟到它所具有的普遍指导意义,这就是一笔精神财富,这就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积累词语,弄清叙事要素,复述故事情节,理解作者从具体事情中悟出的人生道理,同时弄清作者悟出人生道理的过程。

2、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精读课文,揣摩、赏析精彩的字、词、句、段,体悟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深刻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试对文中有关人物作评价,多角度思考课文与人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体悟文中所传达的事与理,提倡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多角度思考人生。

2、教学难点:

⑴ 理解作者具体细腻地描述独特体验的意义与作用。

⑵ 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揣摩语言的表现力,提高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

⑴ 认真预习课文,掌握“读一读,写一写”。

⑵ 熟读课文,揣摩精彩的字、词、句、段,结合自己的理解与体验,联系实际,谈谈启示。

⑶ 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或利用图书馆查找、收集有关作者及其作品的文字材料、图片材料。

2、教师: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准备多媒体课件或电子幻灯。

【设计思路】

教学一篇课文,应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新课程、新课标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学的关键是方法指导。课前指导学生任务型预习;课上充分引导学生朗读、体悟、赏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爱学、乐学、善学;课后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拓展、探究,力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复述课文,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

〖教学步骤〗

一、直接导入

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如何战胜一切困难,也许《走一步,再走一步》将给你许多启示。

(简短的导语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整体默读,概括要点

学生快速默读全文,教师计时,要求学生用简短而明确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这样设计,意在检测学生默读的速度及效率差异,为以后更好地培养默读习惯、指导默读方法提供原始比照材料。因为,按照新课标的规定,七年级至九年级的学生默读一般的现代文,要注意速度,力求从每分钟300字提高到500字。本文约1500字,这样算来,要求5分钟内默读完毕)

三、弄清叙事要素,复述故事情节

采用抢答形式,弄清叙事要素。故事发生的时间──作者8岁那年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故事发生的地点──美国费城一座大约只有二十米高的悬崖上。故事中的人物──一起爬悬崖的6个小男孩(“我”、内德、杰利等)以及“我”的父亲。故事发生的原因──天气闷热,内德提议爬悬崖。在“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的“别做胆小鬼”的鼓动下,八年来一直有病的“我”也去爬悬崖。故事的主要情节──分为两部分:冒险、脱险。放声朗读课文,注意有关表示时间推移、事情发展的词语和描述当时自然环境以及“我”的真切体验的词句,边读边划出来,进一步为复述作准备。

(以上设计,重在进行学法指导,意在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时,要突出重点──“脱险”过程,复述时要注意描述的细腻性、情感的丰富性和语言的感染力)

学生复述课文内容,采用小组讨论、交流,推荐大班展示,师生互评的形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进而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结合“研讨与练习一”)

四、假设情境,交流想法(结合 “研讨与练习二”)

假如 “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假如你是除了“我”、杰利以外的其他小男孩中的一个,你能尝试着评价一下“我”、杰利以及其他小男孩吗?

(这样设计,意在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针对“假设”,能进入情境,能拥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价值取向等,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五、布置作业

笔头完成 “假设情境,交流想法”中的第三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赏析、探究、拓展阅读。

〖教学步骤〗

一、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挑最有感触的、精彩的语句加以赏析、品味

(角色: “我”、杰利、父亲、内德及其他小男孩、旁白等。在赏析中,力求说出理由,如:“……写得好,好在……”)

(这样设计,意在分角色朗读中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语言赏析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在不起眼的题材上写出好文章?文章的标题能否改成“童年往事”,为什么?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从而,读写结合,融会贯通)

二、联系实际,思考人生

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训?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写一写。完成后先小组交流,后推荐大班交流。提醒学生应在不起眼的题材上写出好文章 )

三、拓展阅读,关注人文

将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美国艾尔玛·邦贝克的《父亲的爱》作比较阅读,分别对三篇文章中“我”的父亲作一番评价,结合现实,谈谈家长应如何爱孩子、教育孩子;孩子应如何理解家长的爱与教育?三篇文章中,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四、布置作业

笔头完成拓展阅读。

(以上设计,重在课内外衔接、拓展,通过比较阅读,给学生活跃思维提供舞台。诚如乌申斯基所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实践证明:语文素养也往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样设计,不仅对阅读、写作能力是一种提高,更是创造性思维和自学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五、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家乡的达赉湖
一次有趣的课堂活动
致奥运冠军刘翔的一封信
未来的冒险小虎队
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的一封信
给香烟的一封信
满眼春
读《丑小鸭》有感
我最佩服的人
快乐的宴会
武汉的秋天
我的家乡满洲里
烧菜
收破烂的外星人
足球场上的“风险”
英文阅读中的语法分析和逻辑判断浅议
关于语言能力观对语言测试的影响
试论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中练习活动与思维活动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德语中英语外来词的构成及影响
关于语用移情与文学翻译之异化策略
浅谈语用移情、跨文化交际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浅谈加强语言和言语研究重视言语技能培养
浅析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分析
关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关于构建双语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
关于语用移情在英汉翻译中对译者翻译策略的影响
浅析英汉语非音质音位对比
调解的语言艺术
关于语境构建中人称指示语选择的语用移情与离情
关于“文学引路”高级英语教学模式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词语解释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词义辨析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有关资料
海底扩张和板块学说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读
关于“大陆漂移假说”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习目标
中国的恐龙之乡
《奇妙的克隆》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
阿西莫夫:一个不普通的普通人
恐龙灭绝新说
科学是什么
恐龙突然消失──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
阿西莫夫简介
发现恐龙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