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9-15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叙事性作品,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启示读者面对一个似乎无法解决的困难该怎么办。作者回忆的是童年生活,足以唤起读者的生活经验,启发读者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凡事要想一想其中包含一个什么道理,悟到它所具有的普遍指导意义,这就是一笔精神财富,这就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积累词语,弄清叙事要素,复述故事情节,理解作者从具体事情中悟出的人生道理,同时弄清作者悟出人生道理的过程。
2、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精读课文,揣摩、赏析精彩的字、词、句、段,体悟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深刻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试对文中有关人物作评价,多角度思考课文与人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体悟文中所传达的事与理,提倡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多角度思考人生。
2、教学难点:
⑴ 理解作者具体细腻地描述独特体验的意义与作用。
⑵ 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揣摩语言的表现力,提高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
⑴ 认真预习课文,掌握“读一读,写一写”。
⑵ 熟读课文,揣摩精彩的字、词、句、段,结合自己的理解与体验,联系实际,谈谈启示。
⑶ 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或利用图书馆查找、收集有关作者及其作品的文字材料、图片材料。
2、教师: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准备多媒体课件或电子幻灯。
【设计思路】
教学一篇课文,应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新课程、新课标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学的关键是方法指导。课前指导学生任务型预习;课上充分引导学生朗读、体悟、赏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爱学、乐学、善学;课后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拓展、探究,力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复述课文,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
〖教学步骤〗
一、直接导入
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如何战胜一切困难,也许《走一步,再走一步》将给你许多启示。
(简短的导语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整体默读,概括要点
学生快速默读全文,教师计时,要求学生用简短而明确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这样设计,意在检测学生默读的速度及效率差异,为以后更好地培养默读习惯、指导默读方法提供原始比照材料。因为,按照新课标的规定,七年级至九年级的学生默读一般的现代文,要注意速度,力求从每分钟300字提高到500字。本文约1500字,这样算来,要求5分钟内默读完毕)
三、弄清叙事要素,复述故事情节
采用抢答形式,弄清叙事要素。故事发生的时间──作者8岁那年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故事发生的地点──美国费城一座大约只有二十米高的悬崖上。故事中的人物──一起爬悬崖的6个小男孩(“我”、内德、杰利等)以及“我”的父亲。故事发生的原因──天气闷热,内德提议爬悬崖。在“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的“别做胆小鬼”的鼓动下,八年来一直有病的“我”也去爬悬崖。故事的主要情节──分为两部分:冒险、脱险。放声朗读课文,注意有关表示时间推移、事情发展的词语和描述当时自然环境以及“我”的真切体验的词句,边读边划出来,进一步为复述作准备。
(以上设计,重在进行学法指导,意在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时,要突出重点──“脱险”过程,复述时要注意描述的细腻性、情感的丰富性和语言的感染力)
学生复述课文内容,采用小组讨论、交流,推荐大班展示,师生互评的形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进而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结合“研讨与练习一”)
四、假设情境,交流想法(结合 “研讨与练习二”)
假如 “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假如你是除了“我”、杰利以外的其他小男孩中的一个,你能尝试着评价一下“我”、杰利以及其他小男孩吗?
(这样设计,意在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针对“假设”,能进入情境,能拥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价值取向等,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五、布置作业
笔头完成 “假设情境,交流想法”中的第三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赏析、探究、拓展阅读。
〖教学步骤〗
一、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挑最有感触的、精彩的语句加以赏析、品味
(角色: “我”、杰利、父亲、内德及其他小男孩、旁白等。在赏析中,力求说出理由,如:“……写得好,好在……”)
(这样设计,意在分角色朗读中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语言赏析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在不起眼的题材上写出好文章?文章的标题能否改成“童年往事”,为什么?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从而,读写结合,融会贯通)
二、联系实际,思考人生
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训?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写一写。完成后先小组交流,后推荐大班交流。提醒学生应在不起眼的题材上写出好文章 )
三、拓展阅读,关注人文
将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美国艾尔玛·邦贝克的《父亲的爱》作比较阅读,分别对三篇文章中“我”的父亲作一番评价,结合现实,谈谈家长应如何爱孩子、教育孩子;孩子应如何理解家长的爱与教育?三篇文章中,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四、布置作业
笔头完成拓展阅读。
(以上设计,重在课内外衔接、拓展,通过比较阅读,给学生活跃思维提供舞台。诚如乌申斯基所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实践证明:语文素养也往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样设计,不仅对阅读、写作能力是一种提高,更是创造性思维和自学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五、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爱制作空模
- 最新科技成果三则
- 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
- 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
- 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
- 蜜蜂和蚂蚁
- 太阳帆船
- 折飞鸽
- 霜叶为什么这样红
- 风的传奇
- 我的快乐梦想
- “生态赤字”与科学双刃剑
- 渔人和沙丁鱼
- 月亮辞职记
- 寻找春天的踪迹
- 减振原理在城市高架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 西安市快速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地下工程施工方法
- 浅谈香港地铁的有效运作
- 反应板材料和结构对直线电机车辆性能的影响
- 轨道交通与我国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浅议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开发的途径和前景
- 浅议审计的独立性
- 基坑开挖对邻近地铁车站影响因素研究
- 浅析轨道交通在优化交通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 地铁车站深基坑监测与分析
-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资监理
- 第一套全国产化信号系统在大连快轨3号线中的应用
- 音乐图像的辨伪的策略分析
-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造价分析
- 浅谈让“兴趣”带着孩子畅游音乐殿堂
- 《珍珠泉》 重点字词梳理
- 《翠鸟》教学目标
- 《翠鸟》重点问题探究
- 《珍珠泉》 重点字词意思
- 《翠鸟》 写作素材
- 《翠鸟》 教案1
- 《翠鸟》 作者简介
- 《珍珠泉》 教师语录
- 《翠鸟》 美文
- 《翠鸟》重点字词梳理
- 《珍珠泉》 作者简介及作品介绍
- 《翠鸟》 考点练兵 A组
- 《翠鸟》 教案2
- 《翠鸟》 考点练兵 B组
- 《翠鸟》 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