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正视困难并积极地克服困难。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2、引导学生正视困难并积极地克服困难。
【教学难点】
1、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
2、引导学生正视困难并积极地克服困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型】
综合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讲读──讨论。
【教具】
写好名言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积累,开拓视野
教师出示名言,学生齐读背诵: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学了诗歌《在山的那边》,我们明白了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布满了艰难险阻,其实,不只是在通往理想的道上,人生处处都会有坎坷。那么,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是放弃呢亦或是迎上去?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作家莫顿·享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作者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并希望同学们在学完这篇文章后,能够从中受到一些有关人生方面的启迪。
三、检测字词、扫通障碍
1、找一名学生读“读一读 写一写”中的字词;学生领读,老师纠正:
训诫(xùn jiè) 耸立(sǒng lì) 迂回(yū huí) 啜泣(chuò qì) 纳罕(nà hǎn) 凝视(níng shì) 瘦骨嶙峋(lín xún) 小心翼翼(yì yì) 头晕目眩(tóu yūn mù xuàn) 心惊肉跳(xīn jīng ròu tiào)
2、老师点出一些词语,让学生掌握词义并造句:
例:心惊肉跳 啜泣 头晕目眩
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一次怎样的人生经历?作者又是用哪句话来结束这一人生经历的讲述的?试从文中找出。
2、从这一经历中,作者领悟到了一些生活哲理,它集中体现在哪个段落上?
3、“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深刻含义是什么?(提升一步)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4、多角度解读:也可以悟出课文另一主题──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以上这些问题是从整体感考虑的,还可以生发出一些小问题。
老师点拨:这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作者用“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这句话结束这一人生经历的讲述的,作者所领悟到的生活哲理集中体现在最后一段上。这篇课文,内容上很有咀嚼的余地,特别是“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这一句,喻意值得咀嚼。说的是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分解的,一个大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就不难克服了。
这篇课文,足以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凡事要想一想其中包含一个什么道理,悟到哲理就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就成为一笔精神财富。
善于感悟,写作文,也有东西可写,在不起眼的题材上也能写出好文章。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2、识记积累课下注释及“读一读 写一写”中的字词,做到“四会”,即“会读,会写,会解释,会造句”。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复习检查
1、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给下列字词注音、解词、造句:
训诫 耸立 迂回 凝视 啜泣 纳罕
瘦骨嶙峋 心惊肉跳 头晕目眩 小心翼翼
二、研读课文,培养能力
1、学生默读讲述“脱险”经历这一部分,准备复述。
2、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复述故事性文章;老师出示复述要求:
⑴ 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⑵ 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
⑶ 尽量用自己的话。
3、学生复述课文,师生点评。
4、老师找出一些语句:
⑴ “嗨,慢着,”
⑵ “我没法──”
⑶ “再见!”
⑷ “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
⑸ “不用客气。”
⑹ “我下不去!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⑺ “看见了。”
然后指导学生如何朗读,出示朗读要求:
⑴ 用普通话,做到字正腔圆。
⑵ 明晓词语和词组,做到停顿恰当。
⑶ 揣摩人物内心,把握人物情感,做到有感情。
5、学生朗读、老师点评。
三、延伸拓展,开发思维
1、老师提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件事虽已过去了,但作者却从中领悟到了深刻的生活哲理,试用文中的话表明这一哲理。
2、怎样理解这一哲理?
老师点拨,启发学生联想:以爬山为例,将爬上山顶的大目标化为爬山途中的一个个小目标;以学习名次为例,树立短期目标,进而连缀成长远目标……
3、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从中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让学生分组讨论2、3问。
四、课堂小结、提出希望
1、老师送学生一首诗《一步》:
一步
一步走不完长征路
长征却少不了每一步
一步登不上高山顶
一步却能跌下深山谷
在人生的道路上
请珍重你的每一步
2、提出希望。
3、布置作业:
将(三)3题形成书面小文章或写成一篇读后感。
十、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故事:遇险──脱险
↓
哲理:把困难分解再去克服
十一、课后小结
要通过本文让学生深刻理解文中所说的生活经验,力争能用的平时的学习中去。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自己
- 难忘的暑假
- 我和小鸟的故事
- 包饺子
- 漂亮的家园
- 拣钥匙
- 我阅读,我快乐
- 快乐的“六一”
- 科幻小说——我不想在宇宙中消失
- 美哉!黑山谷!
- 我想我是一朵云
- 小老鼠和大狮子
- 慈祥的母亲
- 太阳公公的自述
- 找春天
- 探究高中化学如何进行高效的教学
- 个体跟进式循环作文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探究电解的原理”教学设计
- 新课程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观点
- 初中阶段优质物理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 浅谈如何让孩子快乐学琴
- 英语课堂上的“听”与“写”
- 探究初中阶段化学理论与实验的结合
- 初中英语教育教学探究
- 打破陈旧的初中化学教学模式
- 关注交际心理障碍,培养健全人格
- 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 横看成岭侧成峰
- 刍议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学习 从心开始
- 去年的树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教案
- 12* 小木偶的故事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 去年的树教学(盛新凤,附设计说明)教学案例反思
- 小木偶的故事教材分析二教学案例反思
- 去年的树教学
- 去年的树说课设计教学案例反思
- 去年的树名师教案教学设计
-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反思
- 去年的树教学二(盛新凤)教学案例反思
- 去年的树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 小木偶的故事教案一 教学案例反思
- 去年的树教学片段赏析教学案例反思
- 小木偶的故事教案二教学案例反思
- 去年的树说课稿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