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3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于工具书掌握相关的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重点语句,把握本文思想感情,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

4、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2、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准备】

1、通过预习初步掌握字词的含义,把握文章的大概内容。

2、品味文中优美语句,领悟其深刻含意。

3、借助于投影仪、小黑板、图片等辅助性教学用具。

【教学设想】

使学生从作者在那座悬崖上学到的如何克服困难、战胜苦难的经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使学生领悟人生会有这样和那样的波折,要着眼于克服困难的那一小步,要勇于跨出那一小步,人生才能跨出一大步。让学生积极思考一小步是成就一大步的基石,使学生从一小步中受到思想和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把跨出一小步作为教学的重点加以体会和领悟,帮助学生端正克服困难的态度和树立坚强的个性。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整体感知课文,能复述课文内容。

2、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难免会碰到许多困难,比如,父母突然下刚,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自以为挺努力,却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挺大,想和别人搞好关系,人家却不理你等等,面对这些,你也许感到困惑,也许感到茫然,其实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在困难面前,有些人灰心丧气,束手无策终与成功无缘;有的人则毫不畏惧知难而上,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样一篇文章。

二、整体感知课文

自由泛读课文,要求学生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投影提示复述要点: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

三、研读和赏析

根据自由泛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投影仪显示问题,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回答)

1、根据复述提示: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各写了些什么内容?

明确:本文可以分四部分,具体如下:

⑴ 起因(1~3):游戏玩厌,去爬悬崖。

⑵ 经过 (4~15): 中途被弃,进退两难。

⑶ 结果(16~23):父亲指点,摆脱困境。

⑷ 启示(24):走一步 , 再走一步。

2、合作探究:

(投影仪显示问题,学生讨论,自由回答,教师点评)

⑴ 用一句话概述课文所写的内容。

明确:本文记叙“我”悬崖脱险一事,说明当我们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最终是会战胜困难和挫折。

⑵ “我”爬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玩游戏玩厌了,想玩点新花样。

⑶ “我”与其他四个孩子的性格差异是什么?

明确:“我’胆子小内向,其他四个活泼、勇敢。

⑷ 父亲为什么不背“我”下来,而是鼓励“我”向前走?

明确:因为“我”从小比较胆小,父亲为了锻炼“我”的胆量,教育“我”如何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⑸ 在文中找出有关“说”的标点运用的三种情况。

明确:

①、“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②、“看见了。”我说。

③、父亲说:“下来吧,晚饭做好了!”

⑹ 课文中的两个“啜泣”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者是恐惧和伤心,后者有复杂情感,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喜,有对父亲的感激,更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四、拓展延伸

1、前面提到的两个“啜泣”与奥运会刘翔、王义夫等运动员获得冠军后的“啜泣”是否相同?

(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实现知识转化、延伸)

2、谈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怎样教育我们克服困难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领悟课文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并体会其作用。

2、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3、领会这件事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领悟课文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并体会其作用。

2、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字词

(听、写训练)

二、研读与赏析

1、学生自由朗读,划出详略描写的句子。

2、写过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学生阅读、讨论解决,考察能力)

明确:本文写作上详略得当。开头的说明和末尾的点题是略写。当中攀爬悬崖和爬下悬崖的回忆是详写。在写攀爬悬崖过程中,详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其他小朋友的活动则略写。写“我”爬悬崖的过程详写,详写“我”怎样在父亲的指导下爬下悬崖,父亲的指导则略写,详写“我”的行动与心理。

2、合作探究:

(投影显示问题,学生参与讨论,教师点评)

⑴ 找出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加以体会:

明确:课文第二部分中,当“我”被弃于悬崖,文章用了“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磷峋的胸腔里面冬冬乱跳”、“吓得几乎要晕倒”、“软弱地哀求”、“头晕目眩”、“啜泣”、“恐惧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等大量词句刻画主人公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这里有委屈、羞辱、迷惘、悔意,以及强烈的恐惧感。

第三部分,孩子在父亲的指点下,终于征服悬崖的过程中,作者详写了“我”的心理变化:最初是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继而是信心萌发(“这似乎是能办得到的”)。随后是信心大增(“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这使“我”第一次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在力量,从而激起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⑵ “我”心理变化过程怎样?

明确:最初 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

继而 信心萌发(“这似乎是能办得到的。”)

随后 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

最后 巨大成就感

⑶ “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指什么?

明确:

“经验”有两层意思:① 是从悬崖上学到的经验使自己终生受益。

② 再次将这“经验”归纳成:“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这一步之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为止”。这也就是告诉读者,在困难面前不应该畏难怯步,而要冷静地分析困难,化解困难,要就近起步,由易入手,循序渐进,坚持到底。这样就可能积小胜为大胜,促使困难向胜利转化。

⑷ “屡次”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评点)

明确:屡次”意思是一次又一次。课文中用“屡次发现……”强调这“经验”的普遍意义。

三、小结

本文这种用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说明道理的记叙方法是一种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写法。

板书:

事小 实

理大 虚

四、体验与反思

“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在困难面前不畏惧、分析困难、化解困难,对于我们学习具有那些积极的意义?面对考试失败,面对竞赛的失败,我们的心理时怎样想的?举例说明。

五、拓展与延伸

张海迪在下肢三分之二的躯体瘫痪的情况下,凭借自己坚强的毅力自学完中学到大学的全部课程,并且成为医学博士,作家,成为当代青年学习楷模,以此谈谈自己今后如何走出人生之路的困境。(这一题是要求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了解名人成才之路,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别让幸福葬送于车轮底下
摆威风的后果
西西老师的粉笔发射器
自己动手做小面包
捉蝈蝈
20年后的家乡
竞选班干部
我记住了它
精彩的足球比赛
我的除夕夜
玩转悠悠球
“脆饼”之战
第一次当“老师”
今天,我为妈妈洗脚
浅谈高校网络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浅论青年大学生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历史使命
微探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的影响因素
浅谈高校教师社会角色失调与重新定位
浅谈学生维度高等教育质量的价值取向与实现
浅谈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
浅谈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人文关怀设置
试论学术资本主义在中外高等教育中的发展
浅论高校辅导员知识结构的建立及调整
浅谈新技术环境下微格教学系统的配置及作用
试论高等数学课堂问题的设计
浅论高校教师在创业型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定位
浅谈关于高校体育课田径项目困境的思考
浅论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及发展战略
试论高校大学生素质的调查与研究
《雨点儿》教学案例
《雨点儿》教学案例
创设情境 感悟品味 丰富想象──《雨点儿》教学案例分析
巧抓机遇,营造生活化课堂──《雨点儿》教学片断赏析
《雨点儿》教学片断与反思
我也要做雨点儿──《雨点儿》教学片断及评析
《雨点儿》教学案例及评析
阅读如此快乐──《雨点儿》教学案例及评析
请你的学生先说
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让识字教学灵活多样──《雨点儿》教学片断赏析
《雨点儿》教学案例
《雨点儿》教学案例与点评
读中体验 读中感悟 读中创新──《雨点儿》教学案例及评析
自主 开放 实践 发展──《雨点儿》教学案例与评析
《雨点儿》教学案例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