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珍惜生命 善待生命 拥抱生命
7月26日,《解放日报》周末版刊发了洪昭光教授谈生活方式与健康的长篇文章《怎样活到100岁》,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当天日报零售空前热销,各便利店和东方书报亭的4000余份报纸上午即告罄。市老干部局还专门向该报表示感谢。8月15日,友人给我一份新出的报纸《上海商报·生命周刊》试刊第一期。我如获至宝,马上欣喜地读完以“关注生命、关爱自己”为宗旨的48个版面。齐总编的“仁者寿”、出品人尚书的“神奇而伟大的偶然以及无可替代的一次性和单向性”,包括周刊里一些精彩的文章,都强烈地撞击我的脑海,我的心灵深处不时发出“要珍惜生命”的呐喊。
要珍惜生命,是因为当今社会物欲横流、金钱至上、权利和资本的扭曲结合等的一股纸醉金迷的生活方式,正剧烈地荡涤着许多人的灵魂。人生和人性被异化,生命被漠视,生存的本原已经被淡薄,生活的信仰已经被迷失。一些拥有权利和财富的“贵族”正贪婪、疯狂地继续掠夺;一些没有权利和才能的“草民”,利用本能的暴力或诈骗正野蛮地“积累原始资本”;既没有权利、才能,又不敢铤而走险的一般平民,失去心理平衡,患上难愈的精神压抑症。于是乎,一个怀孕的女教师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丈夫连砍78斧,在场的警察、校长、乡长、司法局长等一批冷血干部竟熟视无睹。孙子逆杀祖母、女儿勒死母亲、妻子毒害丈夫等一连串的命案层出不穷。生命显得十分脆弱,又丧失安全。我们的社会太需要对生命的重新认识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
珍惜生命必须善待生命。我们要理智地生存。美国威廉·詹姆士先生说的好:“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就是,人们可以藉改变心态而改变自己的一生。”生活中不要老是抱怨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否则将一事无成。古有学佛者,每年只能回家探亲一次。当父亲问他寺庙生活如何时,他第一年回答:床硬;第二年回答:饭冷;第三年回答:活重。结果第四年从寺庙逃了出来。幸福在于心态的宁静和淡泊。杜甫诗云:“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如果心灵永远保持清净、自足,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极乐世界:“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日日皆是好时节。”
珍惜生命还须拥抱生命。我们要激情地生存。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曾题字赠我:“创造为乐,自由为乐。”87岁的于老他患过癌症、腿脚行走不便,还激情地生活着,“坐轮椅走天下”,“每年一个新主意”,去年创办个人网站,今年成立“思想开路工作室”。著名社会学家邓伟志先生,在1998年6月初面对死神的威胁时,首先想到到的是“最后的微笑”,至今仍以永远微笑的精神活跃在社会的民主建设舞台上。他那渊博的学识和独到的思想言论,吸引无数青年学子要报考他的博士生。曾记得一位名人说过:生活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是啊,生命中如果缺少激情,犹如一架琴键坏掉的钢琴,永远不会奏出美妙动听的旋律。
生命是永恒的。生命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贵礼物。《论语·雍也》篇中说:“知者乐,仁者寿。”孟子曰:“仁者,爱人也。”几千年前,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已经认识到:聪明和善良的人会永远快乐、长寿。生命的意义就在于爱戴社会、爱戴人类。爱因斯坦说过:“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因此“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衣服怎么变颜色了
- 今天真快乐
- 斗鱼
- 我喜爱的贝贝
- 我和孙悟空比武
- 仙人掌
- 如水般的人生
- 我敬佩的人——妈妈
- 美丽的生物园
- 美丽的生物员
- 可爱的小猫--咪咪
- 在老外家里
- 都是细心惹的祸
- 天王星,我来了
- 读《溪口大桥见闻》有感
- 浅析翻译中的文化意识
- 浅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文化意识水平及提高方法
- 浅谈言语行为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 浅谈广告语言的说服力
- 试论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 浅论英语课中的文化教学
- 浅析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初探
- 浅论Austin言语行为理论与动态语境观
- 试论J. L.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的思想传统
- 浅析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 试论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及策略
- 浅谈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对“十八相送”的解释力
- 浅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 浅谈言语行为理论与广告翻译学
- 浅谈大学英语口语交际策略教学研究
-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 《奇妙的克隆》说课设计
-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 《奇妙的克隆》基础知识题
- 《奇妙的克隆》问题探究
- 《奇妙的克隆》说课设计
- 《奇妙的克隆》典型例析
-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A
-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B
-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