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9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积累并运用。
3、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流利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2、概括三个事例,并理解从中引发出的对生命的三点思考。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搜集古今中外有关“做生活的强者”、“不向命运低头“的事例。
2、查资料,摘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关于“生命意义”的一段话,并背诵。
3、教师准备音乐: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创设氛围,学生讲述贝多芬的经历,引出本文。
(设计意图:以音乐开始,不仅强烈地吸引着学生,更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作品。)
二、了解背景,整体感知
1、默看注释①,了解作者身世。
2、速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思考: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几件事?试用简明语言概括出来。
明确:事例一:飞蛾的挣扎
事例二:瓜子的萌芽生长
事例三:心脏的跳动
3、齐声朗读最后三段:
思考:从中可看出作者由三个事例中引发出了对生命的哪些思考?
明确:① 必须对生命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② 生命短暂,生老病死无法捉摸,但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
③ 要珍惜生命、珍惜时光,不论命运如何,都要勇敢地活下去。
(学生可以联系上下文,从阅读材料中捕捉到重要的信息,理解文章主旨。)
三、朗读全文,深入研读
1、朗读训练:
⑴ 各自练读;
⑵ 齐声朗读。
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探究问题:(分四人小组讨论分析)
⑴ “我”为什么忍不住放了那骚扰着“我”的小飞蛾?
⑵ 小瓜苗仅活了几天,说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
⑶ 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面列举的都是小虫子、小瓜苗之类的小生命?
⑷ 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明确:① 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那强烈的生之欲望令作者震惊、敬佩。
②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其长短,只要它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它就拥有了巨大生命力。
③ 由物到人,逐步揭示主旨。小小的生命尚且能够顽强生活,人就更应该珍惜生命,勇敢坚强。
④ 参见前文中的三种思考。
(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的设计,很好地引发了学生深入钻研的兴趣,使学生在欣赏中,真正领悟作品的内涵。 )
3、教师小结:
记得有这么一段话:“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宽度。”是的,活着就要活得精彩有意义。本文作者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深深地引发出对生命的思考,她由衷地呼唤生命,表达出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适宜地介绍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句,扩大了学生阅读范围,拓展了视野。)
四、品味语言,欣赏积累
1、动人的情节,深刻的思想,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传达的。让我们一起来揣摩词语,品析鉴赏。
同位交流研读:
⑴ “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中“跃动”能否换成“跳动”?为什么?
明确:不能,跃动表达心情急切,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用“跃动”更能表达“生之欲望”。
⑵ 第2段中的“竟然”,“竟”表达了一种什么意思?
明确:指出乎意料之外,表现出作者惊喜之情。
⑶ “那一股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作者为什么“肃然起敬”?
明确:因为小瓜子能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石缝中,不屈的向上,茁壮成长,作者对此十分尊敬。
⑷ “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绝不辜负生命”中“应许”和“辜负”如何理解?
明确:“应许”指答应;“辜负”指对不住(期望)。
⑸ 课文题目中“生命”为什么重复?
明确:重复是为了强调,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感受着生命的可贵并发自内心的呼喊。
(设计意图:让学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有意识地去积累运用。 )
2、积累运用:
选择下列词语,不少于3个,连成一段话。
庸碌 辜负 肃然起敬 价值 光彩有力 昂然挺立 茁壮 挣扎 擎天撼地。
五、拓展迁移,体验反思
1、围绕文章三种思考,联系生活,再举一两个事例。
如:张海迪,高位截瘫,却矢志不移,自学成才;音乐家贝多芬,双耳失聪,却凭着顽强意志和对音乐的挚爱,创作出《命运交响曲》;史蒂芬·霍金,身残志坚,勇敢无畏地开发数学新领域。
2、自然界中,还有哪些事物令你为其生命力赞叹不已?
3、学生自由发言。学了本文,你想对杏林子说些什么?又想对自说些什么?
可围绕课文主旨来说,教师应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不拘一格。
4、齐声朗读保尔的那段话。
(设计意图:延伸部分,体现出“新课标”中语文教育的特点,即语文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促使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最后三段。
2、比较阅读:将课文与美国克伦·沃森的同题文章《生命生命》作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再次播放《命运交响曲》,结束。
【评析】
本教案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它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语文素养的培养,突出了教师的引导性,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流程为三大板块:整体感知,研读赏析,
拓展体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设在开头结尾,使这节课浑然一体,同时也创设出良好的意境,吸引了学生。“拓展迁移,体验反思”这一环节,丰富了课堂容量,激励着学生去主动积极地求知读书,起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未来的书
- 流行的乐趣
- 可爱的“小猪倌”
- 学捏饺子皮
- 不该发的脾气
- 电脑打水印
- 捉蟹
- 国庆节
- 在公共汽车上
- 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 我虚惊一场
- 宁波的服装节
- 蚂蚁与蚯蚓的“悬案”
- 一位医生与“非典”的对话
- 家乡变了
- 试论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敏感的表征维度与形态
- 关于政策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影响
- 关于新时期高职内涵建设路径探析
- 关于定量分析法在高职教学考核评价中的应用
- 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政策执行失真及其矫治
- 对于成人高教的转型发展与创新型教师关系探略
- 关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 关于“工学结合”视野下高职德育目标与内容的建构
- 试论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
- 厘清与超越:析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八大关系
- 关于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发展趋势研究
- 关于近十年高职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研究综述
- 简论对瑞士高职教育特点的分析与借鉴
- 试论成人学习的SWOT分析及其成人教育应对策略
- 关于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与策略
- 《孔雀东南飞》中“区区”释义管见
- 《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自”
- 关于《〈孔雀东南飞〉中的“自”字》补释
- 《孔雀东南飞》中的“自”字再探
- 汉代儒术统治下的一幕悲剧──我看焦、刘爱情之归宿
- 换个方法读《孔雀东南飞》
- 关于《孔雀东南飞》的几条注释
- 《孔雀东南飞》中“相”的用法
- “结发”注释质疑
- 《孔雀东南飞》“区区”就是“小”吗?
- 谈《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效果
- 汉乐府民歌的特色与文学成就
- “恨恨那可论”中的“恨”是“愤恨”吗
- 也谈《孔雀东南飞》的几条注释──与黄岳洲先生商榷
- 结构缜密蕴涵深刻──《孔雀东南飞》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