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23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
我主要根据新基础教育理论中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最好场所。”这一点来设计本课。
本课用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以自读自学为主,先读课文初步感知,然后读宗璞的《哭小弟》,了解背景,为深入学习课文,准确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做好铺垫,再反复读课文,自己解决简单问题,提出疑难问题。第二课时,基本由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老师把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选出同学们最认可的答案作为最后答案。这样,很快就解决了这些问题:从哪几方面描写紫藤萝花?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顺序怎样?哪些写景的语句精妙?在随后的质疑问难过程中,有的同学认为,面对小弟的绝症而有“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有些不合情理,这时我设计了一个发挥学生想象力的题目: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样?有个女生说:“我会非常沉痛。”另一女生说:“赏花时可能轻松,过后又会非常难过。”这时有个同学说:“你们的境界太低了。”于是有了一番“高谈阔论”,是关于生和死的,于是有了一番热烈的讨论。至此,学生明确了作者表达的感情是含蓄的,并不是感情不深不真。在自然明确了主旨“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之后,又有一番对“无止境”的质疑。为了化解难度,我引入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生命是短暂的,又是永恒的。有个同学想起了他的哥哥的一篇作文《假如我还有十天生命》,也有的同学自然地想到了保尔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有的发言很有创意。
对这篇课文深层次的理解,主要是靠了学生的智慧,但是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不为不同的学生进行选择提供可能”的话,那课堂上的“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就无从体现了。我总是先给学生一些时间看书预习、独立思考,再激发他们相互纠正、相互讨论、相互评价,他们就会有话可说,并且从中学到一些自己没思考的东西,他们互相学习到的东西比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要来得深刻。还能改变学生期待老师最后给个正确答案的传统思维,形成这样的意识:哦,这些答案都是我们想出来的,并不难呀!
新基础教育理论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作年龄虽小但同样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参与教育活动的人,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时刻关注这一点,做好反思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做下去。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爸爸的爱
- 九十分
- 泉城广场
- 妈妈第一次开车
- 合作
- 逛美食节
- 包饺子
- 试卷发下来以后
- 幸福
- 捉小偷
- 谁和谁好
- 水果丰收会
- 难忘的一幕
- 我给爷爷包饺子
- 春节见闻
- 乐声中的怀念
- 鹏背千里,翼垂天云
- 与歌唱家并肩而行
- 老景“下放”记
- “我是谱写《玫瑰骑士》的作曲家”
- 香港教育之新的教育目标与范式转向
- 论中学通用技术课程限制条件对学生进行技术设计的重要性
- 我所珍藏的节目单:1976-1980
- 因为执着所以权威,因为权威所以执着
- 英雄之贵在于“本色”
- 艺术家是否应该抵御返场的诱惑?
- “西贝柳斯交响曲全集”版本谈
- 历史剧在说唱乐中“新生”
- “黑白舞步”:舞蹈的巴赫原来这么美
- 美国九曲花街漫步
- 高考语文命题必须走出误区
- 评湖北卷高考作文题
- 2007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评析
- 近年来目睹高考作文之怪现状
- “异形词”不影响高考语文命题
- 对语文高考命题提出五点意见
- “屈原高考”折射应试作文的荒谬
- 谢泳:恢复高考与阶层流动
- 科举考试与社会习俗
- 忧虑新课程语文高考
- 山东2008年高考《考试说明》解读
- 北京中考作文命题研究
- 以务实的态度来进行高考的改革
- 文言文失分的原因及对策
- 点评2007年高考卷:湖北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