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张晓风的寻根之旅

张晓风的寻根之旅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5

张晓风的寻根之旅

当“江苏籍台湾作家采风活动”开启之时,台湾著名女作家张晓风再一次越过海峡,回到江苏故土。她是在职教授,以往到大陆多半是利用寒暑假,而这次是请假来的。虽然只有10天时间,张晓风深感不虚此行。她不仅和其他台湾作家一起,面对面地与江苏台港文学研究专家学者交流,参观游览了南京、无锡、苏州,而且还独自去了徐州,寻找“心向往之”的小张庄,那是她的祖辈居住过的地方。

在江苏学者与台湾作家的座谈会上,张晓风侃侃而谈。她的发言动了真情:“江苏是我的祖籍,不过如果有人问我,有没有比江苏更属于我的地方,有的,那就是中国的文字。其实我更愿意讲的是,我来自于方块字的世界。”

张晓风提到了西安,那是她第一次应邀到“长安城”,她没有想到,她和她的同行者遇上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当西安的人请她讲话的时候,她竟然坦率地说,她不太接受欢迎这两个字。“欢迎的话,我是客人,你是主人,你欢迎我到这个城市来。可是长安城,我很熟很熟的,你不要欢迎我,我一直就没离开过。因为唐诗的关系,我与李白、杜甫等诗人的对话,比我平时跟我的邻居说得还要多呢。”

谈起她所挚爱的文学时,张晓风对于现状有太多的感慨和忧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很多的东西,但决不可以失去文学。”说着说着,她就哽噎了,“文学可以让人清醒,它能够抵御灾难。拥有这个力量,就能跨越政治造成的隔阂……”她流着泪说出这番话,拨动着听众的心弦,全场响起了掌声。

在场的一位南京的教授说,当大陆有的作家热衷于“玩文学”的时候,台湾却有张晓风这样的作家,仍然在忧国忧民,不能不令人感动,并且生出几分敬意。

“江苏籍台湾作家采风活动”最后一天,其他台湾作家已踏上归程,张晓风才从徐州赶到南京。那天晚上,笔者去凤凰台饭店,把在台湾拍摄的张晓风电视录像片送给她。在张晓风住的房间,我见到张晓风的妈妈,87岁的谢庆欧老太太。原来张晓风这次回江苏,与老母亲同行,老母亲也就成了她的“历史顾问”。老人家头脑清晰,谈吐自如,只是耳朵略有些背。她告诉我,她和张晓风的父亲都是徐州人,1949年到台湾,一别40多年,直到90年代,张晓风父亲生病在床,眼看走回家的可能性不大了,家里人请了护士,用轮椅推着他,两位老人家才回了一趟徐州老家。相隔两年,张晓风父亲去世了,张妈妈欣慰的是,老伴生前总算看到了故土。

对于徐州老家,张晓风只是听老人说过,以前并没有机会去过。张妈妈告诉我:“晓风老是问我,在大陆什么地方住过,拿着小本子记。前几年,我的脑子好使,哪一年哪一月,都能说得出来。”

刚刚结束的徐州之行,在张晓风来说,是一次“寻根之旅”。尽管主办单位把采风活动的日程安排得很满,徐州师范学院请她去讲课,她还是欣然从命。这中间夹杂了一点“私心”,就是想回一趟小张庄,那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小村子。在台湾的亲友曾劝她不要去找了,她也没有在那里生长过,但她总觉得,那里与她有割舍不断的联系。

“乡下的路很难走,车子开得很慢。加上是周末,遇上有人结婚办喜事,路上老是被堵住。”张晓风的思绪,还停留在秋天的徐淮大地上。“后来,总算找到了小张庄。我找姓张的人,那个村子里的人都跑出来了。我说我的父亲是谁,爷爷是谁,一位姓张的老人说,我见过你爷爷,他在村里教过私塾。我爷爷活着的话,应该有120岁了。那里原先很穷,我爷爷怎么念的书,跟谁念的书,就不知道了。”

在乡亲们的指点之下,张晓风走进邻近的一片坟地,终于看到了她家的祖坟,她在祖坟前面鞠了三个躬。在小张庄的村旁,有几片绿叶茂盛的萝卜地。张晓风向旁边的人说起,父亲说过小张庄的萝卜真好吃。那片萝卜地的主人听到了,马上拔了一棵红萝卜,擦去泥巴送给张晓风。还有一位妇女跑回家去,拿来了3个洗干净的绿萝卜,也送给张晓风。“其实不需要这么多萝卜的,可是他们的心情,让我很感动。”

让张晓风同样感动的,是老家的学子。张晓风在徐州师院讲课的那天,正是周末,本来学院是放假的,听说张晓风远道而来,同学们都自动地留在校园里,礼堂的座位坐满了,连走廊上也站着人。张晓风是著名作家,也是中文教授。她在台湾阳明大学教中国文学。在她看来,中国传统文学深厚而悠远,不能够割断。对中国人而言,不是考试或谋生的某种需要,而是溶入血肉的精神所在。

“其实,这等于是个继承权。”张晓风语气轻缓,却带着沉重的思考,“我是中国人,我有唐诗宋词的继承权。如果是钱财,很多人会争了。可是唐诗宋词,我们祖先留下这么好的传统文化,为什么不想要?为什么不继承?”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人生如太阳
珠江夜游
难忘的一天
童年趣事
韶山行
长城之旅
献给恩师一束鲜花
难忘的一件事
童年的回忆
感冒期间
离开外婆的那一刻
丑小鸭的故事
可恶的教官
难忘的一次学农
简析国家级电线电缆制造实训基地建设初探
浅谈区域成人高校加强社区教育指导能力的思考
浅析中等职业教育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之我见
浅谈职业教育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模式探究
浅谈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路径依赖”与路径调整
浅析行动学习法对供电企业班组长培训的重要性
试析职技高师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试论职业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创新探索
简析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高职责任教育探讨
试论技能大赛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教改的促进作用
试析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课程设置
试论现代化实训基地的船舶机舱资源管理培训途径
试论从社会学角度对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的分析
简论电力企业创先争优活动调研报告
试析学科课程教学中学习迁移的策略研究
关于“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日月晕环
为什么云有各种不同的颜色
野外天气观察
《看云识天气》有关资料
《化石吟》教学杂谈
关于天空景象的谚语
云的特征和分类
虹和霓
将“生动”进行到底──《看云识天气》的语言修辞艺术
《化石吟》课题研究
生物进化的诗意高唱──《化石吟》的教学实践构想
《化石吟》教学案例
为什么有的人会看云识天气
《看云识天气》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