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读朱自清的《春》

读朱自清的《春》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9

读朱自清的《春》

读朱自清的《春》,让你感到韵味无穷,百读不厌。你也许会说,是作者描写的春色的生动感染、打动了你,但如果再追问一句,那是为什么呢?不知你是否还能讲得清楚。

我来试着说说看。

中华民族,为自然经济所决定,讲究天人合一物我合一,因之,人即自然,自然即人。在文学世界中,借景抒情,情景相生,成为最常用的写作方式,人们又常常以意境称之。但人们对意境的理解往往局限在情景相融上,却恰恰忘记了意境最本质的特点是“空”,是以有限之景含无限之情。说来,意境原本就是一个佛家用语,是佛家六种境界之一,而“是佛一空,何境界之有?”这样一种“空”的观念进入中土后,与中土的物我合一天人合一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和性,遂成为中华民族文学世界中意境这一重要的美学范畴的本质属性。你只要翻翻中国历代文论选,就会发现“景外之景”、“象外之象”、“味外之旨”、“味在咸酸之外”、“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字眼触目皆是,它们强调的一个中心都是以有限而含无限。

明了了这一道理,我们再来探寻《春》的艺术魅力就比较容易了。

《春》固然将春色渲染得生动感人,但写春色其实也就是写人的生命形态,天人合一么,而有限的春色却蕴涵着无限的生命形态供人去生发去解读,给人以无限的再创造的空间,所谓不仅有具体生动的“象”,而且更有“象外”无限的“象”之谓是也,就看你是否领悟,能否阐发。

我们具体来看这一段:“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你读这一段,心中一定充满欣喜之情,为什么呢?你会说,五颜六色,鲜艳夺目,多美呵!是呵,是美,但这美之所以打动你,是因为你希望生命的形态也像这样五颜六色,鲜艳夺目。有的人有大志,希望做大科学家;有的人安于平凡,希望安分守己,过家常日子;也有的人愿意东奔西跑,不断变换工作环境,虽无大的成就,但却充分体会品尝工作的乐趣。有的人外向,言语滔滔不绝;有的人内向,轻易不向人表露内心。但所有这些,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生命都像这些花儿一样鲜活,饱满,充满生命的芬芳。你不能用一种生命形态去规范另一种生命形态,你也不希望这样,犹如你不能因为喜欢桃花红得像火,你就让杏花、梨花都改变了颜色。你也许会说,我在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这些。是的,你在理性上不可能想到这些,但从格式塔心理学的异质同构原理来说,这些景色描写却潜在地符合、迎合了你生命形态的趋向。自然,我在前面已经说过,意境的本质属性原本就是一个“空”字,给你以无限解释的可能,而我的这种解释,只是其中的一种。关键在于,你要有进行这种解释的意识。

当然,解释的无限不是解释的任意,对象外之“象”的解释要与“象”的属性相吻合,桃花、杏花、梨花总是与美好、鲜活的生命形态相联系,而不可能与恶劣、颓败、死亡有丝毫关联。

这种象外之象可以是一种生命形态,也可以是一种生命感觉。我们来看这样几句:“‘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这是一种充满生命鲜活的温情,足以使你饱受创伤的心灵、情感得到抚慰。人在社会现实生活中,总难免要受到和积累起许多委屈、伤痛,因之,特别希望得到一种温情,这也是你读到上面这段文字感到特别舒意的原因所在。

还有,这种象外之象还可以是某种生命的特质。你来看这样一段描写:“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连续两三天的雨,本来是最让人心烦的,但当这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时,再配以充满生机的树叶儿的绿,小草儿的青时,就让人感到了生命的滋润。而我们的生命,早已在社会的强行运转中,枯涸了,干裂了,我们早就盼着友谊、温情、情趣、理解等等滋润我们的心灵了,而这种滋润,“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式的“润物细无声”是再适合不过的了。而夜色,又在催旅人回家,光的黄晕造成的温柔,细雨给人的滋润,正是人心灵所渴求的家园。最妙的,还有这样几句:“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稀稀疏疏,让人感到了宇宙的大与人的小,但“静默着”,又让人感到了人因生命的滋润、家园的安宁而底气充沛、中气十足。

不同的景,蕴涵着对生命的不同的描述与理解,这正是作者选择、搭配不同景色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内在的理路,也许作者自己也意识不到这一点呢,他只是按照自己的生命感觉按照自己的艺术理解去写。

作者在文末还写到了“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都给人以极大的生发空间,只是相对于前面,写得更为简约,这种详略的搭配也同样可以作如是观。

象外之象中前面的“象”,是具体的自然之象,后面的“象”则因为读者的阅读而被充填进了社会与人生的内容,而这样的一种充填,又由于读者的各自不同,所充填进去的社会与人生内容又各各不同,从而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极大地扩大、丰富了作品的意蕴,也由于后面“象”的存在,使前面的“象”显得既空灵又充盈,从而使文章虽然十分短小但却含意无穷,给人以不尽的回味,这正是写景诗文所构成的意境的魅力所在。

《春》的艺术魅力也正在这里。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彩排
过节
旋转呼拉圈
爱满人间
给狗狗铺窝窝
捆香肠
做水果拼盘
制作水果拼盘
畅游花果山
打冰仗
我发现了运动的好处
赶鸭(二)
虚惊一场
让我后悔的一件事
玩呼拉圈
简论美国幼儿教师教育中的服务学习及其启示
试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模式的思考
试析新型城镇化视角下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
试析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素质及其培养
试析现代职业技术院校教务管理员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探析
试析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职特色专业建设探索
简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析高职教育文化建设探究
试析对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思考
浅析中职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心理及应对机制
试论高职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试论新时期如何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
简论高校特殊音乐教育与普通音乐教育差异的教育改革
试论全面质量管理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试析重温“三个面向”,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锄禾》教学设计之三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九
《秋天》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
《秋天》教学设计
《锄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一
《锄禾》教学设计之四
《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
《锄禾》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