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浓墨重彩描绘春──教《春》点滴谈

浓墨重彩描绘春──教《春》点滴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6

浓墨重彩描绘春──教《春》点滴谈

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春》脍炙人口,是初中语文课本的传统篇目,是一篇诗情画意极浓的作品。它的风格清新,象出水芙蓉纯洁娇艳、亭亭玉立。我十分喜爱这篇课文,屡教不厌。但怎样才能将名篇著作教好、把作者爱春如痴的感情传达给学生呢?我决定用饱满热烈的感情、鲜艳明快的语言、浓重彩、淋漓尽致地将《春》的画卷生动具体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他们尽情地领会和享受《春》的魅力。

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制造浓郁的春意盎然的课堂气氛,所以开始讲授正文前,我就将春作了简单的描述并提问:“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想到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明媚春光: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穷的生机和无穷的力量。从古到今,有很多的诗人都曾经描绘过春天的美景。你们在小学学过了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一首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那就是写春的。你们还记得全诗的内容吗?”这一下,课堂立即活跃起来,不少人迫不及待地念出声了,我就让大家齐背这首绝句后,总结道:“这首绝句是从鸟(黄鹂、白鹭)的角度来写春的。春天到了,候鸟飞回来了。”我又问学生学过宋朝文学家王安石的《夜泊瓜洲》没有,学生背诵后叫他们说出这首绝句中哪句是写春的。大多数学生都回答得出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我归纳说:“这是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的──春风一吹,江南两岸就变绿了。”

讲正文时,我告诉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写春的内容可多了,这里头不但写出了山、水、太阳,还写了风、草、花、树、蜜蜂、蝶蝴、雨、人等。其中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这样繁多的内容,作者是怎样把它们有机地联成一个整体的呢?这一启发和提问,又一次激起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阅读情绪。

本文的脉络是盼春、画春、颂春。画春是全文的重点,作者用了大量笔墨、细致入微地着力描绘了具有典型个性特征的春景图。怎样才能将这一幅幅无形的画面生动具体地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让他们也融进诱人的春景中去、饱领大自然的美妙呢?我精心地设计了问题和板书,并作了启示性的诱导和讲解。教完课后,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下面以画春中春草图和春风图为例,谈谈我的教法。

朱自清笔下的春草图是非常可爱的。他是抓住哪些特征来写的呢?学生回答后,我作了如下的小结:“春天到了,最先是‘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偷偷地’这个词看来很平常,但它却形象地表现出小草趁人不注意、无声无息、毫不让人觉察地长出来的情景。可是作者并没有用‘长出来’这个词,而是说‘钻出来’,一个‘钻’字,写出了小草的生长是很不容易的。它要穿过厚厚的土层,冲破重重的阻碍,有时甚至还要顶翻压在头上的砖头瓦块,‘钻’这个词,写出春草虽小,但它的生命力却是极顽强的特点。‘嫩嫩的’、‘绿绿的’两个叠词,极力形容了刚刚破土而出的春草的鲜嫩清新的姿态和柔软青翠的特点。它不象夏草的茂盛,也不象秋草的枯黄。在语言上,作者不用‘嫩绿’而用‘嫩嫩的’,‘绿绿的’,这样使语言更富有音乐性,抒情色彩更强烈。‘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这一句写出了春草的多而密、分布广而长势旺,放眼一看,到处都是,使人惊喜,令人赞叹。‘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捉几回迷藏’,这几个短句省略了主语,那是谁在从事这些活动呢?是孩子们。他们在哪里从事这些活动呢?在春草地上。这样,作者以绿草如茵的芳草为背景,以一群生龙活虎,欢腾嬉戏的孩子们为中心,描绘出一幅朝气勃勃的春草图。作者写孩子们在春草地上的活动,把草和人的感情沟通了,不但把草写得很美,逗人喜爱,而且更把草写活了。‘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写出再也没有比掠过草地的春风更轻盈的了,再也没有比春风吹拂过的春草更柔软的了,充分的表达了作者对春草的由衷喜爱和赞美之情。

我教春风图时,首先向学生发问,要他们回答“春风象什么样子”。这一看来简单实难答准的问题,弄得学生瞠目结舌,也有学生不加思索地说:“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引来的是一阵哄堂大笑,最后是沉默,因为风是无形的,谁也说不准。我再问:“既然风是无形的,那我们又怎么知道有风呢?”学生作了模糊的回答后,我总结说:“树尖动了,我们才知道轻风上了树梢头,一池清水荡起了涟漪,我们才知道轻风掠过了水面。可见,没有树动、没有水波,也就不会看到风,至于描写风,也是这样,作者常常是借助于对其他事物的描写,才把风形象地表现出来。现在我们共同来看《春》的作者在描写春风的时候,是借助了哪些事物来把春风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学生们朗读和答问后,我对春风图进行了描绘,具体地回答和总结了“是借哪些事物来描绘春风图”的问题。

一、借助人的触觉来描写春风。“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写出了春风轻柔温暖的特点。春风是轻柔的,它不象夏季的热风、肃杀的秋风、刺骨的北风。它吹在你的脸上,会油然而生亲切温暖之感。

二、借助人的嗅觉来描写春风。春风把“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各种花的香”给我们传来了。其中“酝酿”一词用得非常准确,说明各种气味混合一起在空气中飘荡,而春风正是把这种浓郁、清香的气味徐徐送入我们的肺腑之中,这一词,充分地表现出春风所独具的特点。

三、借助人的听觉来描写春风。春风把鸟儿的鸣啁声、潺潺的流水声、牧童的短笛声给我们传来了。这些声音也带着鲜明的春的特征。其中写鸟的鸣唱声,用了“呼朋引伴”、“卖弄”、“清脆”、“宛转”等语,写出鸟雀成群、争相鸣叫,你呼我应、此起彼伏的情景,听起来十分悦耳。在写几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时,用了“应和”一词,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各种声音非常和谐地汇集在一起,象一首交响曲,随着春风送入我们的耳鼓。

至此,一幅轻柔温暖的春风图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那难以捉摸的、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在作者的笔下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了。

朱自清的《春》写得确实好,令人叫绝。但如果只是绘声绘色地讲析而不板书或板书不得体,均会减弱文章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于是,我经过反复设计,多次修改,将板书内容压到最低极限,教学过程中边讲边演,大大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印象。两节课教完后,同学们纷纷议论说:“这篇文章写得好好哟!”、“太美了!”、“我的作文写得这样棒就好了。”

事实上,学生已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春》的启迪,作文时自然而然地运用了《春》的写法。我在一次作文练习中出了一组题:《校园秋色》、《深秋》《初冬》、《雾》,学生们均能在仔细观察的前提下,展开丰富的想象,调动多种修辞手法,尽情地抒写秋、冬景致。这里随摘几个学生的作文片断,以示他们学习《春》后的效果。

翟建《深秋》一文开头写道:“小径两旁已无昔日的青翠,枯黄的草茎上附着银白色的霜粒,道旁的枯枝早已失去了盛夏的丰采,孤独地直立在瑟索的秋风中,它象是在回忆自己的过去。不信,你看那枝尖悬着的一滴水珠,就是它追忆的眼泪。往日欢歌的雀鸟早已失去了踪影、溪中的游鱼也已入睡,静静的的湖面上只有几片枯叶做成的小舟飘浮,天地间锁着一层又一层雾意。”寥寥几笔,勾画出了秋天的全景。

彭波的《深秋》又别有一番情丝:“初秋的金色与喜悦丰收,天高云淡,无限辽阔,已经逝去……”、“苍凉阴冷的天空,寒风下抖落的灰黑的树枝,广博荒芜的大地。雨也来了。寂静的雨夜,黑沉的天空和大地、黑色的地面上映着一个水汪汪的白亮的世界。跳灯下闪着晃晃的银色雨针。又恍惚能听到这里或那里发出的一点点小声响。”“秋深了,这才是真正的秋天。许多人赞美秋天的金黄、丰收,天高气爽,然而这并不是秋的本色。秋到底是什么?那灰色的阴寒的秋风,细密的冷冷的秋雨,黛黑色如一笼烟的秋树,形成一个自然的秋天的世界。”“秋是深沉的。经过了幼稚、蓬勃的春、热烈旺盛的夏,又过了丰收的喜悦──初秋,它冷静下来了。”“老树的凄凉。斑驳的树干、叶落归根。它沉沉地望着这个世界,忆着当年还是一棵小树的时候,有多少幻想和梦啊!现在它孤寂地站在这儿,任凭阴风冷雨抽打着自己的身子”。“一簇残败的秋菊倒在地上,冷霜刺着它那曾经鲜嫩、迷人的肌肤。它冷极了、刺骨地冷,似乎连心也起冻了。啊!昔日的风韵早逝,热情的人们也遗忘了它。霜渐渐化成水珠、附在它身上。”“秋深了。”……此文不仅写了秋景、而且抒发了小作者凝重深沉的感情。

学生们笔下的雾又是另一番情趣。毛永虹的“雾”是那样轻柔、可爱,叫人恋恋不舍:“当春日融融、江水碧清、莺歌燕舞,百花齐放之时,那淡白色的、似云非云,似烟非烟的薄雾叫人留连。街头熙熙攘攘,人们骑车的、步行的、个个心旷神怡,似乎美好的一切都将降临。阳光普照、青山增色、雾缓缓地挣脱人们挽留的双臂,飘去,飘去……。”赵红兵的“雾”不但美丽可爱,而且还十分调皮、亲切:“雾,又是一片雾,冷冷的,笼罩了村庄,笼罩了河流,笼罩了整个视野,分不清是谁,不知道是什么,只有走近看上一眼,摸上一把,才会知道。”“街上,汽车声、喇叭声、铃铛声,响成一片,形成了一部现代交响曲。”“我走在上学的路上,雾总是跟随着,一会儿在脸上晃来晃去,一会儿又罩住了全身,我用力吹了一口气,冲散了面前的雾层,在空中打了几个滚,很快又聚扰到身边。”

盛磊的《初冬》,抒发了他对冬的喜爱赞美之情,他写道:“有的人喜爱百花争艳、绿草茵茵的春天,有的人喜爱阳光灿烂的夏天,有的人喜爱硕果累累的秋天。从古到今,喜冬的人大概没有几个吧?!”“冬天雪漫漫、百花凋谢,阳隐日斜,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然而我却要高声为它讴歌,讴歌它坚强,不同凡响的性格。”

用不着过多地举例了。就从随抄的几个片断,已经可以说明《春》的感染力和学生的接受、运用能力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次难忘的教训
同学情
美丽的梦
母爱
我和书交朋友
我亲手给他戴上红领巾
秋天的美
聪明的公鸡
蜗牛赛跑
我坐着天车游天街
我的奶奶
老师的“神眼”
医生阿姨,我想对您说
李白教我学古诗
生日
浅析我国汽车出口问题(1)论文
探析中小企业困境中的出口对策(1)论文
探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1)论文
谈FOB术语出口增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1)论文
议出口退税率下调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1)论文
探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1)论文
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1)论文
议外贸出口代理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1)论文
探析应收账款保理在我国企业出口业务中的应用(1)论文
论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1)论文
探析促进民营企业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1)论文
论绿色壁垒的产生及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1)论文
日元贬值与浙江对日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1)论文
有关影响中国进出口总额的因素分析(1)论文
进出口贸易关系的协整分析(1)论文
《看雪》教学设计之一
《我们成功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读读、说说、演演:《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看雪》教学设计之六
《看雪》教学设计之三
《我们成功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看雪》教学设计之七
《看雪》教学设计之五
《我们成功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之一
《看雪》教学设计之四
《我们成功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我们成功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坐井观天》片段设计
《看雪》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