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理解、积累“湛蓝、唱和、禅心”等词语。
⑵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将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⑴ 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像美。
⑵ 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
3、德育目标:
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流程】
一、导入(3)
深情的朗诵课文第四自然段。(屏幕显示课题)
二、简介作者(1)
李汉荣,陕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政协委员,著名诗人、散文家。著有诗集《驶向星空》、散文集《与天地精神往来》。多年来写作诗歌约3000首,散文随笔1000多篇,中短篇小说30余篇。(屏幕显示)
三、浏览课文,整体感知(10)
1、作者去山中拜访了哪些好朋友?怎样称呼他们?这些“朋友”各有什么特点?
生答。
明确:作者是把去山中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拜访了山里的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柏树、蚂蚁、归鸟。他把这些景物都当成了他的好朋友。(屏幕显示)
2、这样多的景物作者是怎样将他们有条理的介绍给我们的呢?
四、探究(19)
1、请同学们用心读课文找出你心存疑惑的地方,并标上问号。
2、4人一组,合作解决、探究本小组成员所提问题。各小组不能解决的难题提到全班来,大家一起讨论。
五、朗读课文(10)
1、选你最能入境的一段自由的朗读。
2、指名配乐朗读,指名评点。
3、小结朗读要求:语音准确,语速适中,感情充沛。
六、结语(1)
看着同学们能这样真诚的走进大山,走进作者的心灵,老师也非常高兴,愿这堂纯净的语文课能时常浮现在你们的脑海里,在你们迎着晨风去学校的时候,在你们披着夕阳满载而归的时候,或者在你们去小河边淘米洗菜之时,在不经意间能与大自然撞个满怀,永远保持心灵深处的那份清朗、感恩与热爱。
七、作业(屏幕显示)(1)
1、小练笔:沐浴朝阳,你一定有过被抚爱的感动;凝望日落,你的心中一定有过刹那的灵动……请用你的笔记下这心灵瞬间的感动,这是自然给予我们的恩泽。
2、推荐上网阅读篇目。
李汉荣《随笔三题》(“牛的写意”,“水,一个寓言”,“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崇明一日游
- 送姥姥去火车站
- 洗沙发
- 吃人的树
- 杰克利历险记(1) 杰克是个淘气鬼
- 春
- 神农架之行
- 今天真热
- 我家的“万能”
- 外婆的故事
- 放飞和平
- 要下雨了
- 谈自律
- 小表妹
- 不怕百战失利,就怕灰心丧气
- 浅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
- 浅议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的失落及其重塑
- 浅析和谐社会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构建
- 试论网络道德教育高校德育工作的新任务
- 高校德育不容忽视的课题: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 关于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创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
- 关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承担网络道德教育
- 试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浅析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认识与网络道德教育
- 试析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对策的思考
- 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内化的新视角
- 浅谈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及对策
- 试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探讨
- 浅谈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科学化研究
- 关于高校应对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途径探析
- 作者是怎样表现陈胜的性格特点的?
- 《香菱学诗》引发的教学思考
- 《史记》简介
-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 试做香菱知音人──《香菱学诗》评课稿
- 司马迁对人类的八大贡献
- 激趣 求真 创新──从黛玉教诗看中学作文教学
- 《香菱学诗》教学杂谈
-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 《香菱学诗》案例反思
- 《香菱学诗》教学反思
- 《陈涉世家》有关资料
- 陈胜能成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的原因
- 司马迁
- 由“黛玉教香菱学诗”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