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古代诗歌五首》问题探究

《古代诗歌五首》问题探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9

《古代诗歌五首》问题探究

《观沧海》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提示:观。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提示:

写了三层: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第三层(最后四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第二层是写现实的,第三层是想像。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提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次北固山下》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提示:开头两句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在镇江之北,面临长江,三面环水。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驿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何况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旅食他乡,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了。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2、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提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风正一帆悬”一句中的“风正”是否可以改用风顺?为什么?

提示:不能。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只有既是风顺,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并且通过“风正一帆悬”,能够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都生动地表现出来。

《钱塘湖春行》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提示: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中间两联是分写。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郁的感觉。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唐时人们有骑马游春的习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给,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引导学生注意诗中的细节描写。如“水面初平”(见注释);“争暖树”,“暖树”者,向阳之树也,春寒未退,故莺争集其上;“啄春泥”,燕初来也;“没马蹄”,草初生也──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

2、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提示: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提示:“几处”、“谁家”用得极有分寸,准确地反映了初春季节景物的特点,说明诗人观察细致,描写入微。用“处处”“家家”描写显然不合适。

《西江月》

1、这首词分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提示:

上片写的大约是前半夜的景象: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谈论着今年的丰收。词人在夜行中见到、听到这一切,他内心的喜悦是可想而知的。这些描写在艺术上也是很动人的。从一方面看,词人正是用农村夏夜里特有的声音──蝉鸣、鹊啼、蛙叫、人声来渲染欢乐的气氛;从另一方面看,这些声音又全都是从夜行人的听觉中反映出来的,他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这正是寓静于动的写法,能够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

下片写的是后半夜的景象: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当词人走到山前时,雨点飘落下来,他知道骤雨将至,想要找个地方避雨。说来也巧,当他急急忙忙转过溪头时,一眼就看到了他过去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旁边。不用说,词人这时的心情是何等欣慰呀!

2、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提示:表达了闲适的心情和对农村生活的眷恋。

3、“忽见”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提示:把诗人由焦急到喜悦的心情贴切地传达出来了。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提示:前两句表现欣慰欢快之情;后两句表现惊喜之情──这些都可以说成是闲适之情。

《天净沙·秋思》

1、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九种景物?你认为这样做有何好处?

提示:这首小令共写了藤、书、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景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骨、玺、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简约之中见出深细。

2、体会篇末所写的:“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

提示:独在荒凉的古道上,顶着西风,骑着瘦马前行,太阳下山了,伤心的人正在天涯漂泊,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断肠人”就是漂泊在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本句揭示“秋思”的含义,至于游子为什么漂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这些言外之意,尽可听凭读者去想象。

3、说说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思?其“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在文中得到体现的?

提示: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难于表达,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可感的事情,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和奶奶去泡热水瓶
参观博物馆
赶猫行动
反光镜里的张望
精彩的辩论会
拔河比赛
都是逞能惹的祸
我发现了蜗牛的秘密
童年趣事
乞丐
煮面条
老师不在的时候
考卷发下来了
晨跑
收集钱币
试论校企合作德育的动力因素分析
试析高职生实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试析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价值定位与科学发展
试论文化建设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试论技术本科发展的国际模式与中国路径探讨
浅析杭州市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试析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初探
浅谈高职展示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
试论人力资本特殊性的高职教师绩效工资改革
试析农民工培训有效供给的制度建设
试析旅游服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讨
简论新时期高职人才职业精神培育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浅析新形势下高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机制
试析对新形式下高职兼职教师管理的思考
《古代诗歌五首》课标解读
《古代诗歌五首》典题例析
《古代诗歌五首》同步达纲练习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问题探究
《古代诗歌五首》课文简析
乡愁
《古代诗歌五首》重难点突破
《古代诗歌五首》多音字辨析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基础知识训练
《古代诗歌五首》重点难点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