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21
《化石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节奏韵律之美;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拜访教师或专家,了解化石。写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小短文。
【教学内容】
《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作者先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然后具体书写遐思的内容: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诗歌节奏鲜明,语调和谐,富有音乐美。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悉心体会。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晋代葛洪《神仙传·王远》中写道:“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在地球的历史上,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这样,何以为证呢?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二、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目标(即教学目标,投影显示)。
2、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3、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带)。
⑴ 学生听读,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诗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
⑵ 小组讨论,完成上述题目。
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第1、2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6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第1、2节。结构上首尾呼应。
⑶ 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两遍,体会诗歌的特点。
三、重点研讨
1、指名朗读3~6节,思考问题(投影显示):
⑴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⑵ 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⑶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你是怎样理解的?
⑷ 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呢?(利用多媒体出示恐龙、猛犸的复原图片)
2、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题目,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作补充说明)。
3、齐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质疑释疑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探讨,四人小组不能解决,提交全班讨论。若仍不能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理解。
五、拓展延伸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光盘等,并宣读自己撰写的介绍古生物的短文。
六、布置作业
1、将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等办成手抄报,在班内交流。
2、当参观自然博物馆或在翻阅介绍古生物的资料时,你有何感想呢?能否也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的思想感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来到D9星球
- 我的实验成功了
- 伟大的建设者
- 我的同学“好梦”
- 无题
- 武汉的变化
- 美丽的果园
- 给市长的一封信
- 小土猫
- 可爱迷人的环保乐园
- 眼睛的自述
- 《井底之蛙》续写
- 天上不会掉馅饼―――读《高贵的施舍》有感
- 《哈利.波特》读后记
- 鲫鱼“黑黑”
- 以问责政府为导向的国家审计制度研究(1)
- 长沙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几”(1)
- 国际审计报告准则的变迁及其对我国的影响(1)
- 论毛泽东诗词中“山”的意象(1)
- 唐诗过后是宋词(1)
- 汉语中结构话题的语用解释和关系化
- 新环境下的企业风险管理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1)
- 未竞的白话文:围绕着“音”而展开的汉语新诗史(1)
- 现代汉语“形+动态助词”考察
- [莫泊桑普法战争作品浅析] 隐藏的艺术
- 试论《西厢记》的语言艺术(1)
- 论汉字的文化学价值(1)
- “本地化”还是“处境化”:汉语语境中的基督教诠释
- 企业物资采购内部审计初探(1)
- 文学语言论(1)
- 《生物入侵者》课标解读
- 《生物入侵者》中心意思
- “一枝黄花”危害昆明
- 《生物入侵者》写作特色
- 《生物入侵者》课时训练
- 《生物入侵者》同步达纲练习
- 入侵生物介绍:福寿螺
- 《生物入侵者》重点语句分析
- 《生物入侵者》学法指引
- 《生物入侵者》课外语段阅读题
- 《生物入侵者》导读
- 《生物入侵者》阅读测试题
- 中国外来入侵种的特点
- 《生物入侵者》课文简析
- 《生物入侵者》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