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山市》课外语段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
慎其所处者(孔子家语)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⑴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⑵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⑶之肆⑷,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⑸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
【注释】
⑴ 芝兰:一种香草。
⑵ 化:同化。
⑶ 鲍鱼:咸鱼。
⑷ 肆:店铺。
⑸ 丹:丹砂,矿物名,红色。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
⑴ 如入鲍鱼之肆 。
⑵ 与善人居 。
2、翻译句子: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译 。
3、这段文字意在告诫人们: (用文中原句作答)。
4、根据文意概括出一个成语: 。它常用来比喻 。
二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 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1、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或连贯全文的关键字是: 。
2、本段中哪些叙述表明了口技表演者不借助外物吸引人,而是靠超人的技艺或真实本领演出的?(用原文回答)
3、“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三
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1、本段文字说明荔枝的特点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
A、整体──部分 B、概括──具体 C、外──内
D、主要──次要 E、结果──原因 F、时间先后
2、文中□处应使用的标点符号是( )
A、, B、。 C、: D、;
使用这个标点符号的作用是: 。
3、文中使用比喻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四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帷( ) 枇杷( )( ) 红缯( )
紫绡( ) 醴酪( )( )
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帷盖______ 春荣______ 大略_______ 尽去_______
3、揭示作《荔枝图》一画的目的的一句是 。
4、荔枝的色香味有什么特点?
5、苏轼《惠州一绝》诗中有关“荔枝”的名句是 。
【参考答案】
一
1、⑴ 店铺 ⑵ 居住
2、因此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必须慎重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
3、君子必慎其所处者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
二
1、善
2、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3、渲染了演出前肃静、紧张的气氛,暗示口技表演者的艺术声望之高,为下文写口技者的表演作衬托和伏笔。
三
1、A、C
2、作用是:表示并列分句间的停顿。
3、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喻生疏的事物,便于读者了解荔枝的特点。
四
1、wéi pí pá zēng xiāo lǐ lào
2、像伞的篷子 茂盛 大概 消失
3、盖为……者云
4、略
5、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漂亮姐姐
- 你,值得我学习
- 孝敬老人的妈妈
- 我的妹妹
- 关爱
- 我的妈妈
- 我的弟弟——虎儿
- 我的爷爷
- 我的爸爸
- 残疾人的心灵之窗
- 我的妹妹
- 我的小堂弟
- 女生
- 馋酒的老爸
- 人类的母亲---地球
- 从青年亚文化看文化动员模式的变化
- 2014年儿童文学出版状况盘点与评述
- 功名得失不念社稷民生萦怀
- 重返80年代电影中的青年形象
- 第二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揭晓
- 梦幻与想望:青春心理的影像审美表现
- 考古而非好古:公共考古的未来
- “诚信”的民法基本原则解释?
- 文学“高地”上的“跋涉”和“跋涉”中的“高地”创获
- 钩沉出新 立体呈现
- 永远的音乐之城
- 美国的“亚洲”
- 2014年中国思想类图书关键词
- 探析音块技术在王西麟《第四交响曲》中的应用
- 总结经验 理论反思 规划展望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 比利时小英雄 教案教学设计
- 账单 教案教学设计
- 《穷人》教学案例及评析 教案教学设计
- 探索者1号 教案教学设计
- 云儿见它让路 教案教学设计
- 葡萄沟 教案教学设计
- 难忘的八个字 教案教学设计
- 学习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体会
- 天山的托木尔峰 教案教学设计
- 奇妙的鲤鱼溪 教案教学设计
- 《责任》 教案教学设计
- 收易拉罐的小男孩 教案教学设计
- 珍珠鸟 教案教学设计
- 火烧云是怎样形成的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