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6
《山市》教学设计
【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的特点】
《山市》是一篇文言文,它所涉及的自然现象与“海市蜃楼”相似,可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适当的探究。课文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描述山市的生成、发展、高潮及至消失的过程,极富想象力。本文是自读课文,学生学习文言文又尚在初始阶段(这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接触到的第三篇文言文),所以对文言字词、语法的要求可以放低一些。
【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1、知识目标:
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能力目标:
⑴ 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
⑵ 丰富想象,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⑴ 体会“山市”神奇、壮丽的幻景。
⑵ 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
4、重点:
发挥想象,体会“山市”这一自然现象的神奇,并再现“山市”。
5、难点: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想象及口头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
初中一年级学生较活跃,形象思维较强,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意义识记已优于机械识记,自我意识较强,对事物有一定的独立见解,但他们的有意注意稳定性较差。在教学过程中,可将积累词语与培养想象力结合起来,请学生用画笔或语言描绘出山市奇幻的景象。还要运用电脑多媒体手段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吸引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虽已初步接触了文言文,对怎样学习文言文也已有了一定的整体印象,但还是有畏难心理。而且本文又是一篇自读课文,根据要求用一课时来完成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抓好预习。要求学生在课外利用工具书、课文下的注解疏通文意,能够找出难词难句,并对课文有初步的印象。对文中重点词句的巩固可以利用检测的形式来促进。
【预习要求】
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语速和语调。
2、借助工具书和书中注释疏通文意,准备复述课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先出示几张海市蜃楼的图片引出神奇的山市。
说明:设计此环节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为后面的活动作好情感准备。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理解课文大意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因此,要在检查预习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具体做法是:
1、学生提出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以是朗读、词义句义、课文理解等各方面的。疏通文意由学生互相释疑,教师适当补充。
2、齐读课文,解释课后练习中的词语,反馈预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或肯定或指正。
3、分别请两位同学复述课文,并请其他同学点评优劣。评价的重点放在文言文的复述是否仅仅是机械的翻译,倡导创造性复述,为下一环节的再现“山市”作铺垫。
三、合作探究,培养想象力
《山市》中的景色瞬息万变、虚无缥缈,比较适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我从三个层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以创造性复述来培养学生描述景物的再造想象力。
2、以给景物画插图的形式来培养学生将语言转化为图景的空间想象力。
3、最后又给插图配上文字,将再造想象力与空间想象力相结合。
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要求学生研读相关段落,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描绘文中之景,想象言外之象。
四、总结评价
说明:此环节对学生活动给以大力的肯定和鼓励,并回归文本,从整体感知到局部的活动,最终又回到对整体的把握上,体会文言文的音乐美、语言美,想象大自然的神奇。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结合海市蜃楼来探讨山市的成因。
通过这一问题自然的将思考从课内到课外,从文本迁移到自然科学,激发学生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
2、同学们回家把“山市”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3、巩固基础知识,准备检测。
说明:通过讲故事使“山市”的成因及其变化过程更清晰的呈现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培养想象力,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丰盛的晚餐
- 有趣的成语接龙比赛
- 我和表格玩雪
- 人生的意义
- 道德在哭
- “班级旧事”
- 生活像花儿一样
- 公交车上的温暖
- 我最好的朋友
- 我与红领巾
- 打篮球
- 我的检讨书
- 第一次购物
- 羽毛球比赛
- 体验做盲人
- 试述商法与民法、经济法的联系与区别
- 乙肝歧视与隐私权保障
- 如何“绿化”民法典
- 李维时代罗马人民的跨民族法体系
- 刍议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在法律上之认定
- 虚假验资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浅析
- 略论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 民法制度移植的背景因素和内在和谐问题
- 我国物权法应选取的结构原则
- 超越阶级范畴的人民
- 关于有奖销售的法律性质
- 无过错责任原则研究报告
- 论民事权利体系
- 信息网络安全的法律保障
- 制定民法典需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设计简案
-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 《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设计简案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 《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