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8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进行探究性学习,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充分利用 CAI 辅助教学。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重难点及策略: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资源与教具:CAI 辅助教学,准备鲁迅的相关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
一、精彩瞬间、情节回顾
情境导入:昨天我们初步疏通了《风筝》这篇散文诗的思路,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地学习和探讨,走进鲁迅,走进那个时代。首先,请看精彩瞬间回眸。 (CAI 画面展示)
二、表演导入、提纲挈领
1、好的文学作品能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启发人思索,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本文亦如此,简炼传神的语言将两个对立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是哪一件事深深地埋下了“我”二十年后忏悔的种子?下面三位同学分别饰演叙述者、“我”、小弟。
2、(CAI 问题展示)
⑴ 风筝被毁坏了,小弟是什么心情?
⑵ “我”当年是什么心情?现在是什么心情?
3、师明确后板书:
板书: 蛮横无理 悲伤绝望
4、“我”为什么能理直气壮地来这样管理教育小弟呢?
生讨论:封建的长幼尊卑观念,以前长辈是这样教育我的,我同样以这种方式来教育弟弟,并不以为自己错了,这真可谓是一种清醒的糊涂。看似关爱,实则是残酷的剥夺,是一种精神虐杀。多年后,回忆起来,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可怜、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隐含着深深的后悔和自责。
5、指导朗读。生齐读本段。
三、自主合作、深入探究
1、导入:“我”是否能够一直以这样的胜利心态坦然自居,是哪一件事让我有了重新的认识?在这一环节的自主性学习中,我们提到最多的问题是什么?(CAI 问题展示事先搜集的问题)
⑴ 为什么说我是“不幸”地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
⑵ 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从中你又感悟到什么?
2、分成两个大组讨论,每一个学生充分发言。再抽生回答。
3、自己一向认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一接触科学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了良心的谴责,并不以年代久远而宽恕自己。
板书:反省剖析
4、小时候,我对小弟管教粗暴,多年后,我向他道歉时,他却已经忘却,我的过失无法弥补,无从弥补,在当年,这是一种爱,但现在想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但当年虐杀者和被虐杀者都被愚昧的观念支配,彼此都不认为有什么错。虐杀者横行无忌,被虐杀者甘受虐杀,毫无抗争,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啊!
板书:全然忘却 麻木不悟
5、小结:这是一个纯洁无邪的孩子,体弱多病的孩子,天真聪明的孩子,你看,别人做的是蟹风筝、蜈蚣风筝,他却能做蝴蝶风筝,多美的蝴蝶风筝,可是却由于我的和弟弟的麻木不悟,这只蝴蝶风筝最终还是未能如愿以偿地飞翔于蓝天上,这正是当时儿童的悲哀,正因为这层层思想的阻碍,这只风筝才难释重负,不能展翅飞翔。
师完善板书,成展翅飞翔的蝴蝶状。
四、深情朗读、感悟全文
CAI 配乐,学生分小组朗读。
五、出示书籍、延伸课外
中篇小说《阿 Q 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14篇,其中,中篇小说《阿 Q 正传》作为代表作,深刻地勾画了一个贫苦农民阿 Q 典型形象,他用“精神胜利法”来自欺欺人、自我安慰,苟且偷生,内心麻木不仁,用幻想来战胜困难。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
散文集《朝花夕拾》10篇是回忆性的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出了私塾生活的乏味与压抑,那时候,老师只让学生终日读书、习字、对课,连发问也不允许,让他非常怀念百草园。这怎么能适应儿童活泼的天性呢?
还有杂文、文学批评等体裁。
我们知道,鲁迅之所以弃医从文,就是因为当时有感于中国民众的普遍的麻木不仁的心态。鲁迅决心寻求救国真理,唤醒民众。他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文学斗士,小说集《彷徨》题诗中写道: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正是他在那个时期作为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真实写照。我们下去之后可以多接触鲁迅,多了解他那颗忧国忧民的至今还在不停跳动的火热的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六一”(转载)
- 家乡的西辽河
- 家庭联欢会
- 千岛湖一游(转载)
- 骄傲的小金鱼
- 捡鸡蛋趣事
- 我的家乡--都江堰
- 我们班的“厉害”女生
- 停电以后
- 水流
- 饲养啄木鸟
- 我的钢笔
- 淘气大王陈磊
- 我的爸爸
- 爷爷家的小白猫
- 居民户内干式配电变压器噪声防治
-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 新教材,数学课该怎么上
- 舞动音律节奏带活课堂
- 瑞安方言声调实验研究
-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 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浅析
- 浅谈网络信息技术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 营造良好的班级“软环境”,给学生健康发展的空间
- 浅谈歌唱音色的选择运用
- 浅谈说明文写作“三步走”
- 浅述人身权的法律适用
- 人身自由权法律保障如何完善的探讨
- 试析从商标共存的角度论IPAD商标案
-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法律定位问题
- 《故都的秋》教学反思
- 《故都的秋》教法新探
- 在时间的深度里穿行──我教《故都的秋》
- 《故都的秋》教学杂谈
- 我教《故都的秋》的导入
- 《故都的秋》教学思路反思与再设计
- 《故都的秋》教学尝试
- 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教《故都的秋》
- 《故都的秋》课堂实录
- 读出感情,品出意蕴──《故都的秋》美读教学有感
- 《故都的秋》课文导入
- 我思故我在──反思《故都的秋》
- 《故都的秋》课堂实录
- 《故都的秋》备教策略
- 因势利导,把“错误”变成课堂教学资源──《故都的秋》教学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