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25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及重点】
1、读懂课文,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倾向。
2、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
3、学会从文中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先来品读你们的同龄人写的两段话(出示 PPT2)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如果说一个人的历史要用笔来写的话,那么现在应该是我们从父母手里接过笔自己写的时候了。
在不知不觉中,我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只会听话的小朋友了。在我脑海的深处,有一颗叛逆的种子在萌动。已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再事事听从家长了。
你在悄悄地长大,对许多事情已有了主见。有时候,对某些问题,你可能不得不面对与父母的分歧,它也许让你无奈、伤心甚至落泪。张之路的《羚羊木雕》就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二、整体感知(出示 PPT3)
速读课文,用给出的词语连词成句简介课文发生的故事。
三、辩论赛前的准备工作
课文结尾说:这能全怪我吗?那么这件事究竟应该怪谁呢?围绕这个问题我想在班里进行一场辩论赛。为了更好地开展本次辩论赛,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两个任务。先让我们进入第一关。(出示 PPT4)(出示 PPT5)
羚羊木雕是一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示 PPT6)
(出示 PPT7)
万芳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示 PPT8)品味友谊之珍贵。
注:这样处理是为了让学生去权衡羚羊木雕与友谊孰轻孰重。
恭喜同学们顺利闯过第一关,有信心过第二关吗?
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二关。(出示 PPT9)
(出示 PPT10)
细读文章1~15节,品味人物。
(出示 PPT11)
分角色朗读1~15节(朗读要求:注意停顿重音语气语调。)
(出示 PPT12)
细读文章26节~结尾,品味人物。
带着“我”的无奈、委屈、痛苦,有感情地朗读屏幕上的文字。
注:这样处理是为了点出父母的态度严重地挫伤了孩子的心。
四、辩论赛
(出示 PPT13)
好,顺利过关。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要辩论的话题上:这件事究竟应该怪谁呢?
把全班分成两组,一方代表“我”和万芳,另一方代表爸爸和妈妈。
四人小组讨论2分钟,准备发言。
五、小结
总起来说,课文展示了两种内心世界。一面,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间的友爱,少年的内心世界。他们充满友情,珍惜友情。
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却是重财轻义。他们对子女的态度,走了两个极端,“爸爸”舍得把名贵的羚羊木雕“送”给孩子,可是使孩子最伤心的也是他们。他们疼爱子女却不尊重子女的人格感情。
六、课堂拓展
从课文看,这两个孩子都没有所谓“价值观念”,你看,他们那一次交换的礼物,是名贵的羚羊木雕和一把弯弯的小藏刀,这种感情纯洁是纯洁,可是这种做法毕竟不对,这样确实给父母出了难题。
(出示 PPT14)
(出示 PPT15)
学了张之路的《羚羊木雕》,你认为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处理好与同学、父母之间的关系?
(出示 PPT16)
七、布置作业(出示 PPT17)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是妹妹的守护神
- 班里发生的趣事
- 长不大
- 江口中学的四大天王
- 同桌的他
- 因为爱着,所以记着
- 书是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 我的书包越来越重了
- 桥
- 蓓羊羊大闹青青草原(1)
- 我家的“和尚”
- 春节里的一件事
- 我的英语老师
- 樱桃和倭瓜
- “吹”电扇
- 近年来有关家族问题的社会史研究
- 从中国民间观音信仰看中国道教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对话
- 知识分子:在漂泊中寻求归宿
- 略述清儒关于周代天子宗庙礼制的论述
- 魏晋皇帝宗庙礼制考论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魏晋南北朝时期婚丧礼俗研究概述
- 论道教的步罡踏斗
- 从律令制的演变看唐宋间的变革
- 外遇问题研究
- 周代婚姻琐谈
- 对于妇女、婚姻和变化的思考
-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婚姻、家庭史研究概述
- 在幻想与现实之间——关于网络社会学
- 孙吴晚世政局变化及朱、全派系斗争之管见
- 敦煌占卜文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 窦娥冤课后练习
- 《窦娥冤》
- 《寡人之于国也》
- 《离骚》教案
- 《劝学》
- 《林黛玉进贾府》
- 《过秦论》
- 《山雨》教学设计
- 娥冤第二课时
- 《祝福》
- 《山雨》教学设计
- 《李商隐诗两首》
- 窦娥冤教学目的
- 窦娥冤第一课时
- 《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