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散步》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题
一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1、母亲要走大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我”的儿子要走小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早已习惯”与“还习惯”、“强壮”和“高大”能否互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决定委屈儿子”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母亲改变主意不走大路而走小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中的“责任的重大”,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句话的言外之意________________。
二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给加粗的字注音:
⑴ 分歧( ) ⑵ 一霎时( ) ⑶ 水波粼粼( )
2、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决定走大路的理由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母亲为什么要“变了主意”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理解划横线语句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这一文段中,这一家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大路好走 小路有意思
2、不能互换。“早已习惯”表明母亲早已养成听从儿子的习惯;“还习惯”表明儿子还不会违背父亲的意见。“强壮”是从母亲的角度看的;“高大”是从儿子角度说的。
3、因为伴同儿子的时间还长,母亲风烛残年,想孝敬,时间也不多了。这里有家庭伦理道德的准则:老、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
4、母亲听从儿子,但更爱孙子。
5、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
6、在家里我听妻子的。
二
1、⑴ qí ⑵ shà ⑶ lín
2、母亲、儿子、妻子 都听“我”的,一切都取决于“我”。
3、母亲年老了;儿子还小,“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4、母亲疼爱小孙子。
5、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6、一家人相互体谅,生活和谐。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美丽的湖滨公园
- 我的课余生活
- 一件后悔的事
- 难忘的"六一"
- 我的课余生活
- 快乐无处不在
- 课余生活
- 课余生活乐趣多
- 我的课余生活
- 快乐无处不在
- 我家乡的犁
- 包饺子的风波
- 享受读书的乐趣
- 科学城之旅
- 考试感想
- 私有财产权公法保护的方式探析_宪法论文(1)
- 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的特征及启示
- 试论敦煌壁画中的西北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 如何从传统文化的危机看鲁迅文化批判的意义
- 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手段——地考查
- 中国传统卷草纹样的构成形式及装饰特点
- 功能适当原则与宪法解释模式的选择_宪法论文(1)
- 宜人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主流
- 浅析室内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元素
- 分支学科制度建设与中国宪法学发展_宪法论文(1)
- 陈独秀对q
- 杜甫新乐府诗语言的文化批判功能
- 宪法与部门法关系探讨_宪法论文(1)
- 教育平等权研究_宪法论文(1)
- 《电脑住宅》教学设计
-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
-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 《卡罗纳》教学设计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 《猫》教学设计
- 《搭石》教学设计
- 《乌塔》教学设计
- 《母鸡》教学设计
-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 《白公鹅》教学设计